第一段
(一)预备势
1 .面向正南,两脚分开成平行步,两腿 直立,膝部放松,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 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两手微舒。眼看 前方向下约两个人的距离,思想上心平气 和。(图3—1)
要 领:头部保持虚领顶劲,眼看前方 向下,视线与身体约成45度角,下颔微向内 收,避免头部上仰而失去顶头悬的要义。周身 放松,做好练习太极拳的一切准备动作。
2 .两手同时提起,手指慢慢放开,与小臂平行。慢慢 向前往上提起,到与肩平为止。眼的视线仍看前方,脚、腿、 腰的姿势不变,不要紧张,周身放松。(图3—2)
两肘向下沉,两小臂与两手仍保持平行,随势平落。当
两臂垂直落到身体两侧时,两掌和指均向前翘起,不要用 力,要求架势务必做到正确。(图3—3)
(二)太极起势
1 .两手带动两臂,同时提起。左手在外,手掌转向内; 右手在内,掌心向外。两手向中间靠拢,左手提至拇指的根 部与鼻尖相平,成为阴掌。右手提至指尖与左臂的肘弯部 相平,掌心仍向外,掌放在胸前,成为阳掌。同时两腿下蹲, 左脚提起向前直线伸出,脚跟落地,脚尖翘起,全身重量坐 于右腿上,成为虚步。(图3—4)
2 .左脚尖转向西平落,脚跟在原位旋转,左膝前弓, 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右腿伸直,身体向前微倾。左手不动, 掌略贴于左手腕。头面随身转向西方,眼看西方,成丁字 步。(图3—5)
应用:太极拳的拳式分关门式和开门式两种。关门
式是将功架摆好,等待对手进攻。开门式是放开双手,进攻 他人。太极起式,就是关门式的一种。两臂含有搠劲,试探 对手来意。从上到下,都可以用捋劲。两手亦可用按劲。进 行出击。步法则随势转动。
要 领:全身放松,“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为下一 个功架做好准备。全套功架由此开始,顺序循环连接,可达 到太极拳传统练习方法和要求。
(三)揽雀尾
1.身体转向正西,左脚不动,右脚尖旋转,脚跟转向东 面后,即提起右脚向西伸出,脚跟落地。脚尖翘起成虚步, 微向内旋。右手向西方伸出,左手指尖贴于右手腕,随右手 伸出,伸到右手拇指的根与鼻尖成平行线为止,是为立掌, 又名“琵琶手”。两肘下坠,两臂成半圆形,全身重量坐于左 腿。(图3—6)
2.身体、腿和脚不动,右肘下坠,左手指尖贴于右腕,2.身体、腿和脚不动,右肘下坠,左手指尖贴于右腕,图3-5图3-5图3-6图3-6图3-7图3-7
2.身体、腿和脚不动,右肘下坠,左手指尖贴于右腕,
2.身体、腿和脚不动,右肘下坠,左手指尖贴于右腕,
图3-5
图3-5
图3-6
图3-6
图3-7
图3-7
右手掌转向上,左手掌转向下,随落随转,到右手指尖与肩 平为止。右手成阳掌,左手成阴掌。(图3—7)
3 .身体左转,扭动腰部,两手接上势向西南角伸出, 右腿变成弓步?,身体向西南方倾斜,右手同左手一齐伸出, 掌高与肩平,两臂成半圆形,肘尖向下,眼看右掌心。(图 3—8)
4 .身体转向正西,两手不移动,弓步不变。(图3—9)
5 .腰部继续转向西北角,两手不变,弓步不变。(图 3—10)
6 .腰部向后坐,右腿缓慢地变成虚步,两手随身体收 回,慢慢变成立掌。右手掌略下落,指尖与鼻尖相平,左手 仍贴于右腕,两手与胸部距离相隔一手,跟着腰部转向正 面,全身重心坐于左腿;眼通过右手看西北方,注目向下。
(图 3—11)
应 用:琵琶手也是一种关门式,两手和臂用搠劲探 对方来意。若敌自左方击来,我用左手捋 之,同时右手用按法发劲。敌自右手击来, 则用右手捋,左手按。若自正中击来,我用 采劲压住对方,然后用挤劲还击,左右亦是 如此,或用双手擒拿敌人击来的臂部,然后 随敌来力击出。随机应变,在于听劲。此势 的圆形动作,变化多端,主要善于用听劲, 应用在于灵活性,
图 3-11图 3-11要领:揽雀尾是太极拳的主要手法 之一?,腰部旋转,手臂随之,步也随之转动,所谓“步随身 换”,就在本式表现出来,并显示出它的灵活性能。更须注 意身体准备,全身放松,气宜鼓荡,劲蕴于内,外示安逸,学 者宜深加体会,进步自然迅速。
图 3-11
图 3-11
浏览7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