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塞正轨.
王芗奔
自序
桩法换劲 锻炼筋骨 用劲 练气 养气
五行合一 134
A合 歌诀
姚宗勋附:蠢正轨.交(变)手经法
姚宗勋
附:蠢正轨.
龙法
虎法
意拳正轨 附记
自序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a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 降至汉代,华陀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 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 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 拳。徒众精是技击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 华,编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 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贾祸,于是士大夫 相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探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 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不敢以技 击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 技,而独得详传于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师 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人 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遘。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 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 教之,且于易篑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淳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 者多好竒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 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之说益微。芗不愿以此而求闻达,无 如晚近世俗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卑利之徒,不自学问, 抄袭腐散之陈文,强作谋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人玄虚;忽而海市蜃 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手无择卷), 如人五里雾中,难识半点真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钻 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里赋性不敏, 而亍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口承其教诲之
呷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己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
g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拳
正
桩法换劲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 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而后精于定惠,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 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如降龙 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极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 ―,名曰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血),学者锻 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_也。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 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 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 顶,尾闾脊骨宜直、气宜下沉,心宜静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齿似闭 非闭,舌卷似顶非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为强 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