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


五、力学原则|意拳





意拳是以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研习意拳就离不开对人体力学的深 人探索。众所周知,意拳练功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达上乘的拳家,都不 具备“特异功能”,即不会发放外气,也没有不接触人体就能战胜人的 “空劲儿'所谓“空劲”是对意拳的神化,在实战中是不存在的,除非是 事先安排好了骗人的把戏。意拳学术观点鲜明,决不肯随波逐流。学术要 靠科学、靠实践、靠辩证唯物主义。如果为了证实那些自称有特异功能的 人真有本领,我们相信每一个意拳爱好苒都敢于充当他的试验对象,不过 要还以发力试验。科学不容唯心,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体力 学原理的研究在意拳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发力一章中已做 r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推手乃至散手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 力学问题,这就是这一段文字试图解决的宗旨。力学是个十分复杂的问 题,包括的范围也太广,这里介绍的只是几个方面的实例。大部分的研究 工作有待于意拳爱好者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充实完善。



1.杠杆力的运用。杠杆原理是在推手过程中最常碰到的用力原理。 在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推单手还是推双手,都是双方前臂之交叉接触。于 是只要双方一搭手,马上.就会产生合适不合适,占便宜还是吃亏的问题。 比如甲用前臂的中间-段压在乙的前臂腕关节处,那么一接触双方的条件 就是不平等的,甲显然是占了便宜。而‘这种形式的不平等,却往往波人们 所忽视。让我们换一种同样的例子来分析,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是掰腕 于比赛而不是推手,如果出现上述情况,甲提出让乙用手抓住他的前臂进 行比赛,乙会立即反对,认为比赛的条件不公平^其实推手还不是—样的 道理吗?那些在推手中喜欢用“手”推的人,实际t是吃了亏的。正确的 推法应该尽量用自已前臂的近肘关节处,去搭对方前臂的前段(靠近腕关 节处)。那么-开始你就占了便宜,多出来的那一截包括手正是你用来攻 击对方的折叠式武器=同样的杠杆原理的运用:如果在双方搭手以后,甲



方的手臂比较靠近自己的身体(不可粘身),而乙方的手臂前伸较长、离奪 他的身体较远、那么甲的形势又会比乙有利。这种情况等于掰腕子比赛时£ 甲屈臂而乙直臂,谁有利谁吃亏这不明摆着了吗?以上所说是最简单的杠准 杆原理之运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搭手时就想方设法要利用这个原理而 尽量避免为对方所利用。此外,在推手过程中,无论是在上或者在下,如手 果想改变形势或进或退,都不能以手臂直推、直拉、直枨、直抬,因为这 样产生的力量是平而的绝对力,不是平衡均整的拳术力量,所以力量小得 多。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关节的曲折做相反方向的杠杆运动,也就是把前臂 看成是一根撬棍,把双方两臂交叉之处做为支点,利用身体的重量或大腿 蹬地的反作用力做为力点,来完成杠杆运动。通过实践,很快就会觉得在 推手时省力多了,当然效果也不会错。比如你双手在上,想压住对方,你 就把身体当做秤铊,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自然显而易见。如果你双手在 下,想把对方抬起克服对手下压的力量,此时最简单不过的方法是你只要 翘起脚后跟即可,而不需要用局部的胳膊力量。因为足腕关节是人体许许 多多的大小关节中唯…的省力杠杆关节。在你的身上压上几百斤重量,你 可能不能够蹲下起来,但是一定能够轻易地提起脚后跟,这就是杠杆力在 起作用。推手就是要研究用力的方式和用力的科学方法,而这些都离不开 力学原理的范畴。学会了用力则事半功倍,否则将适得其反,不但使不出 力气,而且容易为人所乘。



2.斜面的利用。从站桩开始,两臂的间架始终没有出现过平的面积。



不管两臂姿势千变万化,都保持看一定的倾斜度,就是说两臂永远是一个 斜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在推手时也不应该出现平 的支撑面,两时始终要保持住横撑竖裹之力,不能抬平,一抬平就没有力 量了。举一个推手中常见到的例千:当一个初学者两手压在一个训练多年 的爱好者的双手上面时,后者把两臂旋内下垂、形成一个月寸关节在上腕关 节在下的向下倾斜面,此时后者用提肘之力能够轻松地抵制前者的下压之 力,即使前者?L武有力也有劲没处使D此时后者只要一个上发力即能使前 者践出。大家不妨试验一下是否这样。最少能使对方压你的力化为乌有。



作用力在斜面上只是分力,这在初中课本中就能学到,不是什么了不起的 大道理,平常都是非常事,就者你动不动脑筋。总之,在推手中要充分利



用斜面的工作原理。



3. 螺旋的利用。前面谈到过,螺旋是连续的斜而。形意拳n诀中有 许多关千螺旋力运用的内容。如:“起是钴、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



I似钩杆”、“腰似车轮腿似钻”等等a意思是说,动无直出直人。前臂乃至 m其他身体部位,都要有旋转用力的方式。不难理解,螺旋的利用会节省很 推多力气,同时也就等于增长了许多力气。练过拳的人能战胜有笨力气的 人,其道理也就是这样。?个费力耗力、一个省力增力,于是雌雄已分。 手下面引用王芗斋老先生的一段有关螺旋力的精采论述:多面螺旋,全身各 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这样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 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形成钝三角形,此时力欲膨胀、又欲 收敛,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7连腿下也是如此。在用这种力时,全 身一定都成钝三角形,然后突然变换力的方向,如同爆炸一样,“呼”的 一下子就发生了螺旋的力量。



以上芗老这一段精辟的论述,已经把螺旋力的产生和运用阐述得十分 清楚了。顺便说一句,任何力的使用都不会是单纯的,往往同时具有多种 力量,而以一种力为主。比如我们在推手中,双方接触以后,我们用和对 方接触的“点”,做旋绕“点”的运动,这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上的“轮轴” 运动。所谓“轮轴”,就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像农村井台上的辘轳一 样,做的是“轮轴”运动。



以上从几个方而阐述了力学原理在推手练习中的运用。这方而的问题 很复杂,也很难都写出来。意拳还有所谓“精神杠杆”的问题,更不好形 容。这就要靠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总之兒有举一反三、触类 旁道,才能逐渐有所建树。人的身体是一架复杂完美的机器。人类发展到 今天,人体构造的合理性已经是勿庸置疑的了。有些方而的科学道理,可 能还没有被我们所掌握和认识?人类需要不断地认识自己。但最少我们理 在面临着如何发挥出目前已经被我们所认识了的人体的能力。拿人身各个 关节来说,某一个关节的活动是有限制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各关节之间 的联系就弥补了它们的不足,于是人类就能完成极其复杂的运动。换句话 说,目前人类关节的钩造足以应付人类于地而遇到的各种情况,这是从猿 到人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看来也不会再有较大的“机构改革”。经常 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绝招儿”实际上并不存在。拿擒拿来讲,没有一招 能把人拿“死”,在这一点上,这一个方向上已山穷水尽> 但稍加转顿, 在其他的方向上却会是柳暗花明,就看你认识得到与认识不到。再打个比 方,人身的关节构造和银行发行的硬币一样,有一分、二分、五分就够用 了、没有必要再铸四分、七分、八分等?拳术练习就是在我们身体现有的 机能上得以充分的发挥■:我们不能幻想能够练出超自然的力量,只能是脚



踏实地地练习和进行科学指导下的总结,这是意拳旗帜鲜明始终不渝的学苐 术观点。正像芗斋老人所说“拳术就是要发挥自身的良能”。 $



以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意拳推手的基本原则、原理。这将对于练习推推 手有一定的帮助。“学而不思则罔、思面不学则殆”,功法的实践与理论研 究相结合,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就。所以说推手练习绝不是单纯力量的较手 量,而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比较的体现。



意拳教学“授人以渔,不以鱼”,即传授练功原则、原理和训练方法,



面不是今天教几明天教几招。学会招数容易,但不一定能用上,学会 了练功方法、弄懂了道理则够终生受用,这是有识之士不难理解的道理。





浏览5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