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动作舒展大方,要有一段先开展而后紧凑的 过程。基本掌形为“牛舌掌二 或称“蛇头掌,臂伸 得较直,主要目的在于“顺劲、领劲、不闷劲”,使 力达于梢节,产生“头沉”的效果。尹式八卦掌有 “三长四短”的说法,“肩、肘、腕合一,胯、膝、脚 合一,胸、身、腰合一丁 此叫“三节连,合为一二 作为三长之练习方法。不连则为短,长为攻,短为 防Q对敌“远要靠进,近要破防换打二这是作为攻 防的必然法则。在身法上,除一般的缩伸要求外,强 调吸、闪、摇、拧、回、转、翻、停诸法,因而身形 较为中正。在步法上,要求走含、稳、续三劲,因而 外观上看较低。在掌法上,不以动物形象取类比象命 名,而是以内仿五形为意。这五形是:鸡腿,步有 含、稳、续之能;虎坐,有蹲、扑、跳之威;龙身, 有屈、伸、缩之巧;鹰爪,有旋、翻、抓之灵;猴 相,有视、警、察之神。以上是显示于外的部分。
在指导思想上,尹式八卦掌是严格按照董海川秘 传的《卦图规法图序》要义指导训练的。在练功顺序 上强调“内卦气、外卦功”两部分。其基本战略,走 圈并不单纯为围圆打点,而是一种意、气、神、形的 随法、追法,如猛兽捕猎,伺机而动。因而在基本理 论上有“直行变圆形,圆形为直用;轴心变外围,外 围求轴心”;“离心力外发,向心力内合”的说法。因 为按卦理推断,“八卦有圆之象,九宫有方之仪”,圆 直合一、动静合一、点圆合一,方符合阴阳相合的道 理。
在劲与力的运用上,崇尚瞬间爆发的干冷劲。在 语言表述上,多用北京方言,诸如“干冷劲”、“偷偷 步”①、"打闪引针”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特点,形成了尹式八卦掌在造型与内理两方 面有别于其他流派的风格特点。
(三)尹式八卦掌代表性人物的技法特点
由于尹式八卦掌有含步、续步、偷偷步等几种走 法,因而表现在拳架上有大架、中架、小架的区别。 这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根据“先天不足 后天补之”的原理,每一个人都尽可能选择最适合自 己的练法。所以,尽管是同一个动作,同一种步法, 每人所表现的技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在尹式八卦掌 的三代前辈中,以门宝珍、彭九春、宫宝田、尹玉 璋、马贵五位前辈最具有代表性。
门宝珍先师身长力雄,身高1.9米以上,以走续 步为其特点。续步,步有含、稳、续三力,是尹式掌 的基本走法。走续步表现在拳架上,掌式雄浑开阔、 步履稳健,开合有度。门师在练习方式上以走增加刚
①注①债偷步:债,音n?ng,北方方言,形容小孩刚学走路时 的自然形态,
力的劈掌为主,技法讲究掷、闸、劈、挎、震、荡、 擒、拿,与人较技时,往往不等对方挨身,而已手脚 齐到。门师是继尹福之后的掌门人。
马贵先师身材短小,身高仅1.5米,由于其先人 在宫中任木工总管,所以人称其“木马”。马师幼年 学艺,是三代传人中惟一见过董海川练艺和得到董师 亲自指导的人。马师练掌以走偷偷步为其特点,功架 适中。步法特点是含蓄力足,因而马师有时也用脚跟 走转。在拳架上属中架走法,以掌连合插变的双合掌 为主(亦称蝌掌)。此掌讲究插变双推,腕击较多, 讲究撑裹开合、吞放缠锁。马师进招,整体进击,发 力火爆。闲暇无事,以指画蟹,上题:“横行无碍自 然肥,胸藏琥珀口吐珠”的诗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练 功特点。由于马师脾气暴烈,对学艺者要求过严、过 急,因此无人能从其学。晚年生计艰难,经常受到太 极大师王茂斋的接济,因而在部分吴式太极拳传人中 有其技艺流传。
彭九春先师是尹式传人中一位奇特的人物。早年 中举,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弃文就武,以练拳自娱。 在众多尹式传人中,彭师拳理最精,功夫出神入化, 由于他性格喜静,因此对外影响不大,但在当时众师 兄弟中,他被公认为功夫最精深。其家是当时尹式传 人重要的演艺场所,只有师弟接不下来的手,才与人 较艺。彭师在步法上以自然步为其特点。自然步步法 较小,以舒适得意、沉气下行为特点。在拳架上属小 架走法,以练沉气下行的塌掌为主,技法讲究速、 小、软、绵、巧。彭师虽无传人,但师弟和侄辈中有 不少人得其指教。
宫宝田,字占元。宫先师身瘦而精悍,由于行坐 精警异常,时人以“猴宫”戏称之。宫师进掌以快步 为其特点,快步主要体现在迅速闪进夺位,拳架灵活 多变。由于宫师善斗,至今在烟台市武术界尚为人们 津津乐道D同时宫师也是三代中惟一进皇宫传过艺的 人。
尹玉璋,字佩瑶。尹玉璋先师是尹福的四子,以 走练钻掌(也称蛇掌)为主,步法以走快步为其特 点。钻掌讲究燕子人林集束快,以蹭、挫、挤、钻的 三穿掌为技法特点。拳架敏捷快速,招法有强烈的穿 透性Q
浏览6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