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王培生老师逝世
1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在纪念王培生老师逝世
1周年纪念会上讲话
张全亮
太极拳本身是拳禅合一、拳道合一的。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 气功,本身就是一种内功、内劲、内气。
太极拳的桩法是练功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
马步站桩。可以去掉浮力,重心下移,练习松沉劲,把气沉 到丹田。想命门、脚跟吃力,想膝盖、找脚尖,想命门、想膝 盖,来回想,去掉浮力,有松沉劲,也可以健身。
川字步桩。近似三七势、三体式。两脚在两条线上,躯干在 中间那条线。正步隅步。膝盖不超过脚尖,想往前推,想后边, 背后有人推你,想前边。这种状态在技击时具有价值,发人有力 量。
一字立体桩。分为和掌势、撑掌势,这就是后来王老师说的 八卦相对的坎桩、离桩。姿势高点儿低点儿无所谓,中指相对, 拉开的时候想合上,合上的时候想拉开。手的黏劲很大,对气血 周流畅通效果很好,老这么练内气充足。坎中满,往外去没劲, 往里有劲;离中虚,往外有劲,往里没劲。撑掌势,前边有东西 想背后,背后有东西想前边。同样是一组矛盾,力量大。结合八 卦的方法,体系很完整。
桩要和练拳结合,练拳不练桩不行,练桩不练拳也不行,练 拳慢练也是桩。主要从拳上找。
余功保
如何练太极拳的内劲?
张全亮
练好内劲就要多站桩,多盘架子,多实践。
所谓内劲就不是表面上的,是里边的东西°开始是靠意念
领,意就像银针,神就像艾草。走八卦,趟一步想三里。里边的 神、意、力、气,不显于外,实际也是能量。通过太极拳、站桩 的形式,松静下来,慢慢意守丹田,稍加意念,内劲按照规律自 然就慢慢出来了。爆、柔、缓、急,不同时可不同。我感觉内劲 就是一种能量,是一种人体的微量元素。在意念指导下的内气能 量运动,当然也要加上技巧和引导。
余功保
学习古典太极拳论是深化太极拳研究的一门必修功课。您认 为哪些传统太极拳论最为重要?
张全亮
传统太极拳论很多,大体上分就是三大家:王宗岳、武禹 襄、李亦畲,都非常全面、具体、深透,我认为都应该学习、比 较、筛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当然非常重要,《十三势行功 歌诀》《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工心解》《四字秘诀》《五字 诀》《撒放秘诀》等都是精辟之作。
有的拳论是宏观概论,有的是把某一方面细化、具体化。这 是我们在研读中要注意的。
学拳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活学,不要一定框在什么含义上, 死扣字面,最后把自己套进去,要结合练拳体会。可能在不同阶 段你的体会不一样,拳是活的,所以拳论也是活的。
余功保
现在总体上看来,太极拳的发展还是不错的,人数众多。但 要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对传统太极拳 进行很好的研究、继承。您认为在这方面还应该注重开展哪些工 作?
张全亮
传统太极拳应该是太极拳发展的主要部分。无论从健身效果. 还是技击效果来看,传统太极拳都非常好。因为传统的东西是冷 兵器时代形成的,在生死搏杀的过程中产生的,为了保护自己和 国家的安全形成的,本身带有实战技击的,没有花招虚招,再经 过若干时代实践、总结、筛选、提高,经过考察、考验,保留下 来。在健身上,过去没医没药,就打拳、打坐、练内功。传统太 极拳的确健身有效。
现在有的太极拳套路注重表演,这也是一个方面,但不能舞 蹈化,不能只考虑表演效果。吸收现代的一些元素可以,但太极 拳的传统精神、传统技术要领不能丢。我觉得太极拳要回归传统 的本质,才能继承、发展。想挖掘继承传统,尽可能恢复太极拳 本来面目。
浏览2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