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动作时,右脚提起向后的退步,落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是 身体重心稳固的基本保证。落点偏右,则双脚在同一直线上,极易产身体左右摇 晃的现象。过于偏左,则双脚的横向距离太宽,动作重心不易掌握,产生重心偏 后的现象。因此,双脚的横向距离以本人的一脚宽为好(即20?30厘米),退脚 的方向以近于身体左侧后45度为宜。这样前脚、后脚、身体重心的垂线,此三 点就确定了身体重心的稳固性。右脚落地要有蹬踏的力度,双臂的展伸,动作要 圆活,肩肘的松沉,双臂保持弧形,尾闾中正的要领是动作姿势正确与否的保 证。要如拳谚所云:“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周旋; 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
动作3:身体向右转,右脚跟内扣45度,右脚全脚掌踏实,重心移于右腿, 成坐步;同时左臂屈肘卷收,左掌经左耳侧,立掌向前推出,掌心侧向前,掌指 向上,与鼻平;右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经左臂下收至腹前,掌指向左斜前 方,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随之转正;眼视左掌方向(图82)。
动作要领:(1)以腰为轴带动手脚动作同时进行,右脚跟内扣与左掌前推、 右掌回收的动作速度协调配合。(2)当双掌交错时,左脚要适时“转正”方向, 以保证左掌前推时的力量。
易犯错误:(1)上下不相随,动作不协调。(2)左脚“转正”时间不适时, 动作脱节,腰髋不顺。
动作方向:此动作身体向东方。
技击含义:腰髋的转动是此动作的关键,右脚跟向内的拧转,保证了右脚向 左侧前45度的方位,膝关节与右脚的上下相对,使得身体重心的移动更加灵活。 双掌交错的右推左收,要与左脚的转正同时协调进行。立身中正,松腰沉髋,沉 肩垂肘,是动作圆活的因素,也是肩、髋上下相对、顺向的保证。左掌的前推, 意贯左臂外侧,是“立棚劲”,右掌的回收意贯右臂内侧和下侧,是向内的引带 和向下的棚劲。整体动作感觉要如拳谚所云:“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 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f
?
动作1:接上势,身体微向右转,重心于右腿,右脚踏实,成右坐步;右掌 自腹前向下划弧至右髋侧,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同时,左掌微微向前展伸,掌 心向前,掌指向上,腕与肩平;眼随身体转动向前平视(图83)。
动作要领:(1)立身中正,松腰沉髋,以腰为轴带动双掌动作。(2)转体幅 度要适宜,右肘方向为后侧45度。(3)双臂撑圆,肩肘松沉。
易犯错误:(1)转体幅度大,重心偏斜,身体向右后倾倒。(2)右臂紧夹身 体,双臂僵直。
动作方向:此动作身体向东南方向。
动作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脚提起向后撤步,先以前脚掌踏地;同时,右 掌从右髋旁向右后上方划弧展伸,腕与肩平,掌指向上,掌心向外;左掌随身体 转动向前微展,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与肩平;眼随体转动向前平视(图 84)〇
动作要领:(1)重心稳固于右腿,左脚提起,应向偏左后45度方向退步, 以避免双脚在同一直线上。(2)左脚前脚掌踏地、右手后撤动作要同时完成。 (3)保持上体中正,双肩松沉,双臂保持弧形。
男犯错误:(1)双脚在同一直线上,重心不稳。(2)上下动作不相随,动作 脱节。(3)俯身、突臀,左右歪髋,双臂僵直。
动作方向:此动作身体向东南方。
技击含义:此动作时,左脚提起向后的退步,落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是 身体重心稳固的基本保证。落点偏右,则双脚在同一直线上,极易产身体左右摇 晃的现象。过于偏左,则双脚的横向距离太宽,动作重心不易掌握,产生重心偏
后的现象。因此,双脚的横向距离以本人的一脚宽为好(即20?30厘米),退脚 的方向以近于身体左侧后45度为宜。这样前脚、后脚、身体重心的垂线,此三 点就确定了身体重心的稳固性。左脚落地要有蹬踏的力度,双臂的展伸,动作要 圆活,肩肘的松沉,双臂保持弧形,尾闾中正的要领是动作姿势正确与否的保 证。要如拳谚所云:“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周旋; 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
动作3:身体向左转,左脚跟内扣45度,左脚全脚掌踏实,重心移于左腿, 成左坐步;同时右臂屈肘卷收,右掌经耳侧,立掌向前推出,掌心侧向前,掌指 向上,与鼻平;左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经右臂下收至腹前,掌指向右斜前 方,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随之转正;眼视右掌方向(图85)。
动作要领:(1)以腰为轴带动手脚动作同时进行,左脚跟内扣与右掌前推、 左掌回收的动作速度协调配合。(2)当双掌交错时,右脚要适时“转正”方向, 以保证右掌前推的力度。
易犯错误:(1)上下不相随,动作不协调。(2)右脚“转正”时间不适时, 腰髋不顺。
动作方向:此动作身体向东北方。
浏览3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