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


一、第六十四式海底针|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





谱诀、动作过程、技术要领、用法、注释说明与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相同;(参见图112?115 )。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谱诀、动作过程、技术要领、用法、注释说明与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相同(参见图116、U7)o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芯



谱诀:转身白蛇吐芯烈,一撇二扑三穿击; 叉喉取瞳任尔为,吞吐插穿敌胆裂。



动作过程



1.身体渐右转向南,重心不变,左脚尖顺势实 脚里扣,左腿坐实,右腿变虚。同时,右掌渐变拳, 弧形下落,屈肘横臂,拳心朝下,置于左肋前;左掌 弧形上举,沉肩、垂肘、坐腕,置于左额前上方。眼






杨式杨式



杨式



杨式



神关顾右手画孤,随即向前平视(图248 )。



2.身体继续右转向西,重心全部落于左腿, 右脚提起。同时,左掌随转体势向右拂面,经右 前臂外侧弧形落下,高与右肘齐;右拳环撇向上, 略高于左肘。眼随转体向前平视,关顾两手运作 (图 249 )。






图248图248图249图249



图248



图248



图249



图249



3. 身体微右转,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足 跟轻着地,渐至全脚掌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 弓步。同时,右拳向前上至胸前最远处变掌,用沉劲 撇出,继而随转体势弧形下撇,渐至掌心朝上,收于 右腰侧;左掌环转经左胸前,于右前臂里侧上方向前 扑出。眼向前平视,眼神先关顾右掌撇出,后关顾左 学前扑(图250、251 )o






图250 图251



技术要领



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基本相同,惟撇身捶右拳在 白蛇吐芯中变为右掌。拳掌兼用,环转成圆,劲起于 足,发于腿,主于腰,敛于脊,布于膊,运之于掌, 贯之于指。所以“吐芯”动作的两掌臂如常山之蛇, 相吸相系,以意牵之,以形连之,如影随形;随心之 动而伸缩吞吐,反侧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 阳互济;俯仰有着落,掌心之形虽凹,而其意则凸, 皆因“白蛇” “吐芯”,其吐劲也。劲达于四梢,形 于手指而贯注于指尖。



用法



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基本相同。先以沉劲用右 掌背撇击敌脸部(术语称“迎面铁扇”),并暗用采 劲将敌手叠住,左掌继施连环扑击,右掌复以左手 掩护,从左腕匕穿出,掌心朝上,以指尖取穿敌双 瞳或喉部。



注释说明



“白蛇吐芯”,芯者舌也。此势以右掌背撇击,以 左掌扑击,在身法的配合下,两臂回环,两掌连环, 如蛇芯,反侧阴阳,上下翻飞,吞吐穿插,即化即 打,柔活迅捷。姿势、动作、形象、用意,极似蛇之 吐芯,故名。



有先贤在对《太极拳体用全书》的眉批中说: “前者为撇身捶,今者势同,所差者拳掌之分,自应 名撇身掌,何言白蛇吐芯之言哉。况拳势之命名,非 象形则象意,今此式形即不同,意亦不象,如何亦说 白蛇吐芯哉。”傅钟文亦曾闻有此说,不以为然,傅、 沈(寿)两专家均认为,此势形也似,象也似,法亦 似,神意皆似,白蛇吐芯极其贴切。《全体大用诀》 说:“翻身白蛇吐芯变,采住敌手取双瞳。”《太极 拳体用全诀》说:“转身白蛇吐芯烈,叉喉刺瞳敌胆 碎。”除了肯定“白蛇吐芯”的术名意义外,也说明 此势在技击上是一种点穴穿刺的毒着。习练者轻易不 要试着,以免误伤O



陈微明称此势及撇身捶所用之劲为筋斗劲,皆因 其两臂随身法运作似翻筋斗耳。故撇身捶亦称之为 “筋斗捶”,而白蛇吐芯则无相应的筋斗掌名。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过程



1. 身体渐左转,重心渐移向左腿。同时,左掌外 旋随势沉月寸抽回,置于右胸前,掌心向右;右掌向前 上方伸到左掌上侧。腰继续左转,重心继续后移,完 全落实于左腿。左臂继续外旋使掌心翻朝斜内上,稍 后移收于胸前;同时右掌继续内旋,稍向左掌前上穿 出,高与喉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仍属白蛇吐 芯),随即渐由掌变拳,继续向左掌前上伸出,置于左 掌前上侧,拳心向下。眼神关顾右拳前伸(图252 )o



其他动作过程同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参见 图 123 ?128 )。






练习篇 练习篇J



练习篇



练习篇



谱诀、技术要领、用法、注释说明同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浏览3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