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吴图南师爷在少年学习用架期间,曾将自身的体会总结出 十字口诀:”准、是、稳、脆、真、恰、巧、变、改、整j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L准者,是要在练习时,无人若有人,抓、拿、截、闭手 法要准。在掌握以前必须要明其尺寸分毫,明其筋脉走向、关 节穴位。抓是抓其筋脉,如抓手三里、肩井等处,令其无力反 抗,随我所制。拿者,是拿其脉以及反骨关节,令其力不能 续,甚则扭断其关节处,故亦称之为断脉,如拳中手挥琵琶之 属。截者,指用手法截断敌骨关节薄弱处,如用砍法击其锁 骨、用削踢踹其胫骨等等Q闭者,是击其穴位,如击膻中、击 喉头、击期门等等,用之较难掌握。
2,是者,是要在练习时,每招每势操练正确,并且要有的 放矢。在练习之时,必须要明白每一招的用法如何、身法如 何、步法如何、手法如何、劲气变化如何,诸法之中相辅相 成,变化环生。师爷常说“用揽雀尾,就用揽雀尾;用搬拦 捶,就用搬拦捶”。
3 .稳者,是要在练习时气平心静,起落身法要稳。最初练
习以松沉为基础,一定要底盘坚实、落地生根。但是仅有底盘 功夫还不够,搞不好会弄得脚下笨重、变化不灵。因此,在用 架中同样讲究对步法的操练,随着功夫的增长,身体步法惭惭 轻灵,脚下虚实随时变换,而且也轻灵稳固,重心不失,此乃 是运动中的中定。师爷说:“去的时候要稳稳当当的,十全十 美的,各方面都顾及到了J
4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脆者,是要在练习时,劲提轻放脆,发如放箭。少侯先 生有“薄、顺、短、脆、远”发劲五字诀。劲在本体一定要透 皮而发,故日“薄工发劲要周身配合,气先劲后,无所阻滞, 故日“顺工发劲时动作短小,故日“短二劲发出后全在敌身 而无丝毫纠缠,如引弩发矢,故日“脆二发击意念要远,勿 在己身,故日”远二在此五字诀中,不仅要知劲的变化,而 明晓意气的变化更为切要。学者应仔细体会。
第二章 太极拳用架各论
5 .真者,是要在练习时,去则真去,切勿迟疑。以意导 气,发则中的。演练时一定要配合喂手、散手练习,方能在练 套路时不断加强体会,调整自己,才能去伪存真,不至于自欺 欺人。
6 .恰者,是无论练习还是应用,时间上要恰到好处,不慢 也不快,否则容易被人所乘。在练习用架套路或单操时,每动 每势,要结合应用,把发、拿、打、化等各种手法、腿法、身 法、步法、脚法都做得恰到好处,也就是所谓“无过无不及” 和“不即不离”。制人而不制于人。
7 .巧者,是要在练习时,抓住时机,切莫放过°在练习每 一招变化的时候,一定要体会并掌握其中劲、气变换的巧妙之 处,知其中之巧,而后方能愈练愈精,此所谓“阶及神明”之 “阶”也。学者不可不察。师爷说:“对他巧妙,即彼不动, 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J
8 .变者,是要在练习时变化多端,令彼莫测。在练用架时 须明用法的奇正变化(奇之变化含于“改”字中),如揽雀尾 里有:叉子手、鹊起尾和凤凰三点头之变;单鞭中又有勾、 挂、抖、弹之说……诸如此类都是拳势中规定的用法,属正变 之法。在练习时只有明变化、重转换,一丝不苟地去不断体 验,方能确实掌握拳中之精髓。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9?改者,是要在练习时,彼随我变,我随彼改。这种是所 谓“奇正变化”中之奇的变化,如我用叉子手点击敌喉,敌扣 抓我手,我则旋腕翻掌搠而发之……如此改变之法不胜枚举, 学者自悟。然而无论变,还是改,其原则都是必须做到“圆活 无滞” “我顺人背”。吴图南师爷曾指出,练用架要以“精变 巧改为胜”。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
10.整者,是要在练习时,彼力即我力,彼之四肢即我四 肢之延长,我劲与彼劲连接要整勿散。欲做到这一点,首先要 做到进退抽添和牵动往来,能在尚未接触时即与对方意、气相 接,做到“彼意尚未及我身,我意已入彼骨里”。同时,在练 拳完成每一动作时,意、气、劲的运行转换又要做到由脚而 踝、而膝、而胯、而腰、而脊、而肩、而肘、而腕、而掌、而 指,节节贯串。以上两者紧密配合,就能切实做到前人所讲的 “发时手脚认端的”,和真正做到师爷所说的“无一处不轻灵, 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通体贯串,丝 毫无间”。
以上十法是吴图南师爷学用架时的体会,我们则要在练习 中不断体悟方能掌握,而后则愈练愈精,愈练愈明,循师爷之 “阶及”螺旋上升,自然而然中渐可到达“神明”之阶段矣。
浏览6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