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四、五行|形意拳理论研究





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既是今天我们研究形意拳的唯 一根据,又是创生形意拳的唯一理论根据(主要是指五行 拳)。阴阳讲的是对立统一之法则,五行则讲的是生克变化 之规律。尽管我国古代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还远不能对今天自 然界、科学界的一切事物做出完整的、全面的剖析,但它的 观点却是基于唯物的、辩证的,所以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实践中,一直被研究自然科学、中医学说、生理变化,以及 进行拳术锻炼和研究攻防技击的人们广泛运用。



从形意拳来讲,自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创生了五 行意拳,且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进一步产生了五拳之变 化,才形成了形意五行拳的各种练法和五行生克的对练套 路0




(一)五行与五攀、五脏、五官的关系



五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古人为了说明五行及五行生 克变化的规律,取用了金、木、水、火、土五个字作为五行 的代表符号。从五行拳的发源来讲,也是根据五行及五行生 克的学说而创编出劈、崩、钻,炮、横五拳,继而又进一步 根据中医理论,将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目、耳、 鼻、舌、人中之五官,与五行拳互相匹配,形成了形意五行 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之理论。五行与五拳、五 脏、五官相配的原理是:金在五脏为肺,在拳为劈拳,在五 官为鼻(鼻通于肺力 木在五脏为肝,在拳为崩拳,在五官为 目(目通于肝卜 水在五脏为肾,在拳为钻拳,在五官为耳 (耳通于肾卜火在五脏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舌(舌 通于心土在五脏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则为人中(人 中通睥)。所以在五行拳中是:劈拳主练肺,崩拳主强肝,钻 拳主逼肾,炮拳主壮心,横拳主健脾。故言劈拳顺则肺气 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 横拳顺则脾气健。关于五行〉五拳、五脏、五形、五官之相 互关系如下表* 、



火—炮—心—炮—舌
水—钻1肾—电—耳
木13 朋—肝——也刖——目
金—劈—肺—斧—鼻人中



火—炮—心—炮—舌
水—钻1肾—电—耳
木13 朋—肝——也刖——目
金—劈—肺—斧—鼻



人中



(二)五行与五拳、五脏的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讲的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滋生和变 化运动的关系。所谓相生,乃生我者为之母,我生者为之 子。故在相生之中,每一个代表符号,既有生我的一面,又 有我生的一面,既为之子,又为之母。由于这种互相助长、 互相扶持之关系,所以称为“五行相生工,



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 生土、土生金,然土为万物所生之根本,故土可滋生诸行, 称为五行之母。



五行拳之间的相生关系是: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 崩拳生炮拳,炮拳生横拳,横拳生劈拳。同样由于起手即有 横,故有横拳能生其他四拳之理,所以横拳为其他四拳之 母。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是:肺壮可以促进肾强(即肺为肾 之母,肾为肺之子);肾壮可以促使肝健(即肾为肝之母,肝 为肾之子);肝健又可以促使心康(即肝为心之母,心为肝之 子卜心健又能促使脾壮(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卜脾壮 可以使肺健(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然又由于脾是滋养 润活诸脏的主宰者,故脾健则可使诸脏滋润而得以健旺,因 此脾为诸脏之母。



肺之所以为肾之母,是因金生水之故5肾为肝之母,是 因水生木之故,肝为心之母,是因木生火之故;心为脾之 母,是因火生土之故,脾为肺之母,是因土生金之故。然又 因万物皆生于土,所以脾为诸脏之母,此乃五行、五脏、五 拳相生之理。



附相生图如下






图四十(五行相生)图四十一(五脏相生)图四十二(五拳相生)



(三)五行与五拳、五脏的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是与五行相生对立的变化。五行之间,除了互 相滋生以外,还有互相克制和抑制的作用,这种相互抑制的 关系,就叫五行相克。相克在五行中的关系是.金克木,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然而,又由于万物终归于 土之理,所以土可以克制诸行。



相克在五行拳中的关系是:劈拳能克破崩拳(为金克 木卜崩拳能克破横拳(为木克土卜 横拳能克破钻拳(为土克 水);钻拳能克破炮拳(为水克火力 炮拳能克破劈拳《为火克 金)。由于横拳为诸拳之母,故横拳能够克破诸拳。



相克之理体现在五脏之中的关系是:肺有病必伤及肝 (金克木);肝有病必伤及脾(木克土力 脾有病必伤及肾(土 克水力肾有病必伤及心(水克火卜心有病又必伤及肺(火克 金]然而,又因脾为诸脏后天滋养之母,母不壮则子必衰, 所以脾脏有病必然会伤及诸脏*



附相克图如下






图四十三(五行相克)图四十四(五脏相克)图四十五(五拳相克)



(四)劈拳



劈拳属金,在运用上是将其金化形为斧,故言“其形似 斧”。斧在运用上又分为斧刃和斧锤两种用法,斧刃用于劈, 斧锤用于砸。因此在劈拳的练法和用法上,也就区别为“以 掌为拳飞“以拳为拳”两种。以掌为拳是取用了斧刃的一面, 以拳为拳是取了斧锤的一面。两者虽然在练习的外形体现 上、用法的意义上不尽相同,然而其拳理则是一致的,而且 是同出一源的。





浏览6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