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在讲步法的同时也讲一讲步型。因为在实际练习或 运用中,步法和步型是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稳 不稳决定于步型,而灵不灵则决定于步法。步型讲的是两足 在定势以后所形成的形状、尺寸、角度以及两足的方向和位 置,步法讲的是两足在进退、反侧、纵横之中所运行的路线 和方法。但在运用中,步型和步法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剪子步谓之步型,但在运行的方法上它既有垫步之法, 也有碾转之法,还有龙行双曲步的运行方法等等。
(一)步型
在步型中,主要有大步、中步、小步、子午步、拗步, 剪子步、扣步等步型。
关于大步、中步、小步三种步型的尺寸、角度、方向、 位置等均已在前文的“三体势”中做了介绍,故不另叙,请学
者参阅前文。
子午步,也叫丁字步,是前足横(脚尖里扣,或称扣步八 后足顺。后足为实,前足为虚,以子为阴,以午为阳,阴附 虚实兼有,故谓之“子午”步(如图六十一兀
图 六十一 图,六十二 图 六十三
拗步,拗步的步型和名称,并不是由于两足所站立的方 向、角度、尺寸等决定的,而是两足与两手互相交叉,所形 成的角度而决定的。例如,在拗步劈拳、拗步崩拳、拗步钻 拳和拗步横拳中(如图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
图六十四 图六十五
总要使左(右)手同右(左)足相合,并使足、于、鼻三尖相 对,上体的心胸部要斜向前足外侧的四十五度,所以称之为 拗步。
剪子步,也叫剪子股势和龙形步。它的步型是前足为外 横足,后足为内横足,前足为实,后足为虚,前足要满掌踏 实,后足要足踵离地,前足之劲在于足掌,后足之劲在于小 趾骨一侧,前足外横要与前进方向之直线成四十五度,后足 里横也要与前进方向之直线成四十五度(如图六十六)。
另外,当剪子步站定之后,两大腿之内侧要相互夹紧; 心胸部要与前足“同向”外斜四十五度。
扣步,也称倒八字步,是转身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步型b 扣步要求两足尖同向里扣四十五度,使两足的中心线在相合 之后,成为九十度(如图六十七)。
咬步,是前后两足尖各向前进方向中心线的外侧撇转四 十五度(如图六十八)。
咬步不仅在五行拳中是不可缺少的步型,而且在套路练 习中或技击运用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步型。例如,劈拳在进步
时,首先前足要变成外横足,使前后两足的方向相反(如左 足在前,足尖则向左前方四十五度外横,而后(右)足之足尖 则仍保持原向右前方四十五度的外横)J又如在使用或练习 龙行双曲步时,前后两足也要成为咬步。
咬步的运用,既便于进后步,又利于使用后足进行击 打,而且还有咬住对方前腿或后腿之用法。
马步,也叫骑马势。马步在形意拳中是不多用的,但是 在练功的方法中及穆修易先生所创的伏虎拳套路中有对马步 的运用,所以这里也把它做为一种步型提出来。
图六十九马步分大马步和小马步两种, 大马步要求两足之距离在二尺左 占。小马步要求两足之距离在一尺 左右。马步两足要平行,两膝要向 内合,重心的落点应在两足之中, 力点要放在两足的足掌上(如图六 十九)
图六十九
马步是练功之方,非为攻防之 法,故在形意拳中不以其为主要步 型来对待。
浏览1,15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