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教程


一、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教程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精 神、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国人五千年来脉脉相传的精深的文化 底蕴。形意拳这个古老的拳种流传至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 它是华夏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其拳法理论的日臻完善,是在 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形成的;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是中国传统文 化内家武学的精华。形意拳与太极、八卦同宗于中国道家文化, 并称中华武术三大内家拳法。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佛学、道 学、医学、易学及其他各门科学无不存在着种种血缘关系,其理



e



图术丛书



一.暨.* /哲昭



论互相渗透,互为影响。在清代武学极盛之时并肩领袖武林。



从武术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技击法是其精华。随着武 术的发展,它的职能由单一变为丰富,具有锻炼身心、防身自卫、 寻求理趣和审美等作用,但核心一直是技击。不管武术如何发 展变化,它的本质特征即技击作用是不会变的,如果一种拳术不 直接或间接含有技击意义,那么就很难称其为武术。形意拳包 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及技术,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技击奥妙莫 测,多少年来,无数形意名家惩外强扬国威,用铁的历史事实证 明了这一点。



形意拳溯源何时,创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由 于其多年演变,传播广泛,故其拳名多种,现一一试解如下。



际可拳:际可就是形意拳创始人——姬际可先辈,山西永济 尊村人。清初,他胸怀大志,上嵩山少林寺,得少林寺诸般精奥。 他不以此满足,于是,出走南方,遍访技击名家,以提高散手技 艺。他多经名山大川,被飞禽走兽之刁猛凶悍所感,便参照少林 龙、虎、豹、蛇、鹤五拳悉心揣摩鸡、熊、马、鹰等动作的身法走势, 又融其神枪,精妙于其中,自创一拳,名为“心意六合拳”。后姬 际可归乡将此拳广泛传播,人们敬仰他武德高尚、武功高超,以 其人名为拳名,呼为“际可拳”,以表其所创。心意六合拳为形意 拳初名。姬际可创立此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作 为拳理,并且立“六合”为法则,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心意 近于玄妙,“六合”似乎简单,而又各有其偏,二者合而称之,既显 其精妙,又明其浅显质朴而将形意拳内外相合的特点表现得淋 漓尽致。随心意六合拳的传播,后人根据不同的理解分而称为 “心意拳”与“六合拳”。



心意拳:形意初创阶段,其拳理为“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 向为拳”。意思是脑子进行思维活动便产生了意识,在这个意识



类条砍程



指导下所产生的形体动作便成为拳法。心意拳绝非简单粗糙的 生硬模仿,而是以意识为主,所以有人基于此名之曰“心意拳”, 以表现其拳理。



六合拳:顾名思义,六合便是六处相合之意思,原来是心与 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因这三合属内功方面,故称内三合; 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成此三合是形体要求,故称外三 合。这六合如真正练得纯熟,可达到形神一致,气势浑然,心到 事到,无不如意。因为这六合是形意拳的主要特点,故又有“六 合拳”之称,以显其特征。



行意拳:行意拳是基础拳,即劈、崩、钻、炮、横,亦称“五行 拳”。这五种拳各路动作都象征一个意思。如劈拳似斧劈物;崩 拳似箭离弦。五行拳在形意中锻炼三体桩步、六合基本功法,并 为练习十二形作准备,因此是形意拳的重要基础功。由于这个 原因遂使形意拳有“行意拳”之说,此名失之于偏,故呼者不广。



形意拳:这是后人所说,然而流传广泛,它起自形意拳北派 始祖戴龙邦先辈。认为“心意”近于一理,属内,“肢体”属外,指 形而言之,而此拳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结合表现的,即由“心 意”与“肢体”的辩证统一而表现的,因此,戴龙邦改“心”为 “形” o有前辈介绍,是由深州李洛农和一些弟子研究后,改“心” 为“形”,而洛农高足如车毅斋、宋世荣、郭云深、刘奇兰等都对形 意拳之“形”与“意”作过深刻论述。



形意高手荟萃,名家代代相传。一代宗师车毅斋剑败日人, 威慑津门。车毅斋论曰:“形意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 转,意自形生。”形意拳经过这些大师的改革创新而流传至今。



在形意拳门派中,若论传播、推广、普及形意拳功绩最大的, 当首推李洛能先师。山西、河北两大派的名人如郭云深、刘奇 兰、宋世荣、宋世德、车毅斋、李太和、李存义、刘晓兰等都是直接



套圉术丛书



尊掣P K ¥忒雁丛’第'



或间接传自李洛能先师。神拳李洛农学“心意”于山西祁县,首 将此拳传于山西太谷时,称“心意拳”。在太谷护院、保镖的十几 年间,他与弟子车毅斋、贺运亨、李广亨等经过反复实践,潜心研 究,决定将其传习之拳改名为“形意拳”。自此,始有“形意拳”之 名闻于世。此后,李洛农在晋、冀等省传拳及其弟子在各地授艺 时,便皆以“形意拳”为名相传。清同治间,李洛农与弟子车毅斋 创编了第一个形意拳对练套路——五行生克拳,后改称“五行 炮”,这是形意拳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同治到光绪年间,车 毅斋等又创编了“五花炮”等九个对练套路,并不断完善充实了 形意拳之拳理、拳法。李洛农师徒创立的形意拳术日臻成熟,传 播愈来愈广。晚清到民国初年,习形意拳者为抵御外来侵略,强 健国人身心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李洛能先师37岁才开始学形 意拳,到47岁十年功夫,学乃大成,扬名天下,《车君毅斋纪念碑 记》中有“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的记载,并有邑中武林高手 虽多,“若论拳术,自愧不如老农甚”的赞语。山西董秀升、穆修 易,河北孙禄堂等均为形意界知名高手,为我国形意拳的发扬光 大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形意拳新秀在全国规模的武术 比赛中多次获得优秀成绩。形意拳这朵武术鲜花在祖国武术百 花园中争奇斗艳,在山西这块土地上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辉。





浏览1,0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