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元960—1127年)
调露子著《角力记》
神宗时创“保甲法”,强调练武。在武成庙侧建“武学
公元1044年卜曾公亮著《武经总要》。
李全擅长枪法,号“李铁枪”,其妻杨氏精“梨花枪”,.号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民间组织“弓箭社”、“锦标社”、“英略社”等练武组织。
在勾栏瓦舍等表演场所中,有武艺出众的卖艺人,其中有擅于角抵、相扑、使棒、弄棍、舞剑、使拳、踢腿等技法者。
北宋时,每年十月十日天宁节,皇帝大宴,官军表演“左右军相扑。
日本刀输入中国。
关胜、米信等以善大刀著称。
出现“十八般武艺”的名称。 ,
南宋时,从御前左右选出120名膂力过人者,组成“相扑营”,又称“内等子”,专供官廷庙会和节日表演。
元(公元1271—1368年)
王英善用刀,号称“刀王”。
邓弼善双剑。
别的因善刀舞、精骑射。
公元1356年,红巾军攻入嵩山少林寺。寺僧逃往山东避难。
武术与戏剧交融成为“武戏”,当时“武戏”戏目有“李逵负荆“关大王单刀会”、“单鞭夺槊”、“三战吕布”等。
明代
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
陈卜一家由山西迁至河南温县,改住地名为“陈家沟”。其九世孙王廷承家学,创成陈氏拳械体系。
公元1602年(万历三十年)
姬际可生于山西蒲洲,后创“心意六合拳
嘉靖间,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书,率僧徒三十余人从军抗倭。
出现两种武艺分类法。一是,戚继光按武艺技法将其分为“踢、打、跌、拿"。另一是王征南按击法特点,将其分为“内家”和“外家”。
明代流传的拳法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学、圆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吕红八下、锦张短打、e子拳等。
山东李半天以善腿法著名。
千跌张以善跌法著名。
鹰爪王、唐养吾以善拿法蓍名。
张伯敬以善打法著名。
嘉靖间,张松溪、单思南、王征南等以擅内家拳著名。
.唐顺之撰《峨眉道人拳歌》。述峨眉拳特点。
公元1449年(英宗十四年)
山西李通精十八般武艺,行教京师。
公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
戚继光《纪效新书》问世。
公元1561年(嘉靖四十年)
俞大猷至嵩山少林寺,观寺僧练棍,并选二僧随军学习实用棍法三年。
公元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
俞大猷著《剑经》、《射法》问世.
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
戚继光撰成《练兵实纪》
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
何良臣《阵记》问世。
公元1591(万历十九年)年前后
日本小笠原源信斋到中国学武术。
公元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
唐荆川《武编》问世。
公元1621年(天启元年)
茅元仪辑《武备志》问世。
程宗猷著《耕余剩技》问世。
公元1624年(天启四年)
天台紫凝道人托名达摩刊出《易筋经》。
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
陈元赞到日本江户授拳。
浏览6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