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体用大全-中国传统太极拳书1


四十、武式太极拳精要68式套路与用法图解及要领的说明|武式太极拳体用大全-中国传统太极拳书1





所谓武式太极拳精要68式,是专为参加比赛而从传统武式太 极拳108式套路中精选出来的一套拳式。



传统武式太极拳108式是创始人武禹襄及李嫡集毕生精力, 精研细磨又付诸实践,犹如“科学家实验”的心血结晶,它是一 件尽美尽善的艺术品。本非率意而创编,岂能率意而更改?这是 对传统武式太极拳认识和把握上的一个基本点,是不应该有丝毫 动摇的。



问题是,当今太极拳交流,大都套用了现代体育竞赛的形式, 要参加传统武式太极拳比赛,必须按竞赛规则在5-6分钟内表演 完,而要完整地打完一趟传统武式太极拳108式套路,是必定要 超时的,超时就要扣分。矛盾出现了。怎么解决呢?我们无法改 变竞赛规则,通过延时来容下完整武式套路;可我们更不能放弃 原套路的特点风貌。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做一点忍痛割爱,“削 足适履”的工作,这就是精要六十八式产生的背景。



相对于原套路,68式动作要领完全相同,拳式顺序仍是前者 在前、后者在后,不作变更;所变者,是去掉了一部分重复出现 的动作(注意去掉重复绝非是对原重复价值的否定),最终达到节 省时间,对应竞赛规则的目的。仅此而已。当然事实也并非那么 简单,既是“精要”,就不能简单地“抽取”,笔者是经过了一番 深思和实验的过程后才选出这68式的。自有规范参赛之意在里






边,以避免参赛时临时设计拳式的随意性,马虎性。至于有些衔 接的不同,而对于有原套路基础的人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希望爱好者能深谅笔者此意。一句话,精要68式是对应比赛 的权宜之计,或说是权宜之计中的规范化,至于平时,仍宜回到 完整的传统武式太极拳108式之中来。






武式太极拳精要68式名称顺序



第1式起势



第2式左懒扎衣 第3式右懒扎衣 第4式左搂膝拗步 第5式右搂膝拗步 第6式肘底捶 第7式更鸡独立一 第8式更鸡独立二 第9式倒撵猴一 第10式倒撵猴二 第11式手挥琵琶式 第12式白鹅亮翅 第13式左搂膝拗步 第14式手挥琵琶式 第15式按式 第16式青龙出水 第17式三通背一 第18式三通背二 第19式三通背三 第20式单鞭 第21式云手- 第22式云手二 第23式云手三 第24式单鞭 第25式提手上式 第26式左高探马 第27式右高探马 第28式右起脚 第29式左起脚 第30式转身蹬一脚 第31式践步栽捶 第32式翻身二起 第33式跌步披身 第34式伏虎式 第35式踢一脚 第36式转身蹬脚 第37式上步搬拦捶 第38式如封似闭 第39式抱虎推山 第40式手挥琵琶式 第41式斜懒扎衣 第42式斜单鞭 第43式野马分鬃一 第44式野马分鬃二




第45式野马分鬃三 第46式单鞭 第47式玉女穿梭一 第48式玉女穿梭二 第49式玉女穿梭三 第50式玉女穿梭四 第51式手挥琵琶式 第52式懒扎衣 第53式单鞭 第54式提手上式 第55式高探马 第56式对心掌






第57式十字脚



第58式上步指裆捶 第59式 上步懒扎衣 第60式单鞭 第61式下势 第62式上步七星 第63式退步跨虎 第64式转脚摆莲 第65式弯弓射虎 第66式懒扎衣 第67式 退步双抱捶 第68式收势






武式太极拳精要68式套路与用法图解



第1式起势



动作1:面南直立,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 侧,手心向内,手指向下,五指微并,头宜正直,颌微内收,两 眼平视前方,排除杂念(图1)。



动作2:两臂微屈向上平举,手心斜向内下,五指微并微屈, 双臂继续上举,高与肩平,含捆劲,手心 向下,两臂直中有曲,双肩松沉,目视前 方(图2-图3)。






动作3:两腿微屈成坐势,双手下按, 与腰平齐,含按劲,手心向下,手指向前, 腰脊柱有向上拔长对拉之意,目视正南 (图 4)。



要点:整个动作要松、沉、稳,连绵不 断。从起势到收势均要合乎13条身法要求。






图1 图2 图3 图4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浏览40,1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