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


二、吴式太极拳中将敌人手臂比作雀鸟的头尾|吴式太极拳架与推手





用双手 持取雀头雀尾,并随其旋转上下,因名为揽雀尾。所谓 上步揽雀尾的意义与动作和揽雀尾相同,只是开始时向 前迈出一步,取积极进攻的意思。太极拳术中极其重视 揽雀尾,认为它是体用兼备的着法,必须精练纯熟。但 在吴式太极拳中只有右揽雀尾式,而无左式。因此,凡 左手在前被人掳住时,则采用穿掌的方法,将右手送于 左手背之上,或直奔对方面门,或作锁喉,对方必弃左 手而掳右手,从而下面即可接右揽雀尾式。



揽雀尾要求头顶正直,上身平准,左手中指放在右 掌根大陵穴上,双臂各含搠劲而成圆环,在腰的主宰下, 身手胯腿动作一致。运动时,此式承接太极起式,向前 伸腿,重心全部由右腿支撑,左臂弯曲而不失搠劲,并 以腰为轴作逆时针转动,右手扶于左腕间成挤式(图4); 或此式承接搬拦锤等右手在前的动作,都要首先动腰。 腰手前进时,右手掌心向上而左手手背向上,在腰胯的 推动下直线向前(图5);腰手后退时,双掌翻转,右手 背向上,左手掌向上,在腰胯的牵动下,双掌向后作圆 弧(图6)。此时,右掌向右后方移动,并沉肩坠肘,转 腰坐胯,改换重心于右腿,气沉丹田,称为援式。随后 含胸拔背,双掌自右移左,上下翻转变化,再作吸气。掌 劲向下并向自己的方向称为按,要求圆活俐落。双掌在



mm太极拳渠 第一章



身体左侧再向前进时,腰腿臂膊一齐动作并呼气,又成



搠劲(图7)。这样,完成揽雀尾式的第一个圆圈。接着












双手进至身体正前方后,即坐腰松胯并立肘,用肘法击 人(图8),再将掌击出,完成第二个圆圈,并使右手撮 钩接单鞭(图9)。



由此可见,揽雀尾式的两个圆圈中贯彻了搠、攫、




挤、按、肘等多种手法,要求手臂作圆弧运动,而又包 含着圆弧和直线的转换,确实是体用兼备的重要着法。



揽雀尾式本身还是解腕术或拿法。设右腕被敌人握 住,我即用左手指扶其手背,如持雀头,双手在腰劲推 动下直进作搠。敌方如不松手,我即沉肩坠肘,拧腰坐 胯,翻转两掌,既作握手,又可反握敌腕。如敌仍坚持 不放,我则含胸拔背,用按法将手从右侧移向身体左侧, 使敌腕受制,而我更能用腰臂的横向掘劲向前直放,也 可用肩胛敲击对方。



作为击法,吴式揽雀尾的第一个圆圈中,搦手直奔 对方咽喉或面部,气势锐厉,有如搦掌;第二个圆圈中, 用肘直击对方前胸,右掌更连击敌面。此处立肘击人为 整个太极拳术中肘法的基础。



此式圆活轻稳,精致细腻,变换多端,对于腰、胯、 胸、背、腕都作松活柔韧的锻炼,而始终保持百会至会 阴成直线贯通,脊骨中正,手臂直进向前为呼,后退作 弧为吸,使动作呼吸在意识的引导下紧密配合,既能揽 化而缓却对方前进之力,随即乘势抛掷敌人,又极有益 于身体。有歌诀为:



揽雀尾式体用全,搠握挤按包罗遍。



手持头尾身腰整,剪取敌腕阴阳间。 双环螺旋化直线,侧搬外挤复可按。 风云变换随猜测,隐有右肘连击腕。





浏览4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