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是由拳架和推手两部分组成的,而太极拳 架是基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太极拳架演变出许多风格不 同的流派,其中著名的有陈、杨、吴、武诸家。但是,各 种太极拳架的着式和趟路都严格地按照虚实开合编排而 成,又都十分强调“用意”,要求在意识的引导下,使呼 吸和动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1
因此,在学习太极拳架的过程中,首先应正确地掌 握其手、眼、身、步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趟路 连贯,意识、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完整圆满;其次要 在长期不断地锻炼中,深入领会一着一式的目的、意义 与作用,并掌握此拳套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通 I 过太极推手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体验、领会太极拳法噌二 的原则要求,学以致用,并作创造性的发挥。
-、基本拳式
吴式太极拳架总共有10个来回趟路,108个拳式。 其中有许多拳式是重复的,甚至是多次重复的。如果 去掉这些重复的拳式,则在整个拳套中,除开始(太 极起式)和结尾(合太极)之外,只有37个基本拳式。
(一)太极起式
太极拳从准备到开始运动的姿势,称为太极起式。
准备时,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 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分开 与肩等宽,腰胯放松而吊胎提臀。全身形象端庄平正,精 神内固,气沉丹田。这些要求取意于守我之静,待人之 动(图1)。
图1图1在精神敛聚、呼吸顺遂之后,开始进入运动。用意 识自丹田提气上升,同时使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直到 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屈,用意不用力,表现轻 灵无滞,自然稳重(图2)。两臂平举的缓慢程度确定整 套太极拳架中的速度。
图1
图1
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 吐力。两腿随手下按而屈膝下蹲,确定整个拳套中身体
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 意识沉肩坠肘,使肘膝相对,十 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 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此 式重心在两腿中间,身体平正 竖直,神情磊落大方。随后,动 右腰,用右胯支持左腰眼,回收 右手,左腿轻提,脚尖点地,右 腿为实,以接下式(图3)。
起式全部动作在一吸一呼 中完成,要求精神集中,摒除杂 念而取静字,用意不用力。两臂起落都含有向上向外的 搠劲,两腿由平均分配体重的双重开始变动,负担体重 的腿为实,另一腿为虚。
这样,太极起势不仅是动作的开始,也是用意和导 引行气的开始,用思想安静来使大脑皮层得到抑制,以 加强中枢神经系统,并使全身器官的机能活跃起来,对 于全身保健具有基本意义Q
■■■■■太极拳架
第一章■■■■■太极拳架
第一章起式虽然只是太极拳架的开始,但它在击技中也具 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敌人从外线来攻我时,如用双风 贯耳动作,我则可以采取起势,籽精神凝注于手背腕骨 之间,用来沾取敌臂,将气沉入丹田,仔细听劲,或转 腰,或卷腕,都能化却敌劲,而后向敌发放。此中的关 键在于双臂起落均不可失去搠劲。有歌诀为: 太极起式精神敛,虚领顶劲呈自然。 抬起双臂松无滞,调和呼吸守丹田。
■■■■■太极拳架
第一章
■■■■■太极拳架
第一章
寓意对手取外线,立肘上搠沾其腕。
雕弓直放转腰斜,双风贯耳收效难。
(二)揽雀尾
浏览3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