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论文集


二、古谱著于何时?|武当武术论文集





考证方法有二:一是从其中的文字考察,所论的古时之拳名, 是称为“十三势”或是“太极拳”,二是考察该拳论的内容,是先于王 宗岳拳论,还是后于王宗岳拳论。



通观全谱篇的文字得知:当时的拳名,仍称“十三势”;但各篇 的题目及内容,对“太极”二字,使用极其频繁,却没有一个完整的 “太极拳”之名称。主要文字特征如下:



(1)在《八门五步》一文中有“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 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已经指明了 “十三势”的拳名。其内容正是阐述王宗岳的拳论“长拳者,如长江 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才朋、捋、挤、按、采、寺列、肘、靠,此八 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的具体补充。



(2)在《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中曰:“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 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 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人于硬拳也。”此段是对长拳 的解释。可从看出,当时的长拳,还没有形成套路,是将各种拳式, 任意组合,进行单练,周而复始的形式,这就是“太极拳”名称尚未 定名前的时代特征。



(3)在《大小太极解》一文中曰:“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 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之灵而重修 之,良有以也。”此处虽提出要练“太极”之拳。仍未正式用“太极 拳”之名。可见该谱的著作时代,是在王宗岳拳谱流传之后,在“太 极拳”命名之前。确切地说,这套古谱是在理论上奠定“太极拳”命 名的基础,处在“太极拳”命名的前夕。



只要从历代拳谱的文字普查,“太极拳”之名,最早出现在哪位 宗师之笔,便可大约估算出此谱的著作时代。



查赵堡的古谱,在蒋发著作中已有“太极拳”之名。下面二例 便是:



(1)在杜元化《太极拳正宗,文献4]载有蒋发的《太极拳十三式 手法起源之图》,该图之上有一说明云:“本太极拳十三式手法,始 由天道始,中包六十四势,每势要练十三字,即一圆、两仪、四象、八 卦是也。末以天道终。余师云:’苟非其人,道不虚传‘。”这一文字 除使用“太极拳”名外,在“余师云:苟非其人,道不虚传”一语,也表 明是蒋发之语。因蒋发向王宗岳学习,在归家时,王宗岳嘱曰:“汝 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不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 情以教之。”[文献4]



(2)蒋发著有《太极拳功》,文曰:“师传曰:‘太极行功法,在调 阴阳,合神气于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拳 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文献5]



据以上两则文字,可确认:太极拳之名,在蒋发时代已经启用。 其时应在明末。





浏览2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