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赵堡镇南街,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约在1595 年至1671年),邢公受业后,深研拳理,深得个中三 昧,他不但拳艺精湛而且精通器械,其中他演练的春
秋大刀已达极至。邢公在太极拳道的修为过程中,不 断领悟太极拳理与老子的大道思想,写下了《太极拳 道》、《太极拳说》等多篇论述传与后人。据邢氏第十 三世孙邢九纯先生介绍:邢公喜怀系邢氏第四代,邢 公用过的器械一代一代地传递保管,文革时期被当作 “四旧”而毁掉,十分遗憾可惜。邢公喜怀后来把太极 拳艺传给了盟弟张楚臣。
太极拳赵堡架的第三代宗师张楚臣:
太
极
之
光太
极
之
光原籍山西,生于明万历年间(约1611年至1691 年),在赵堡镇以卖菜为生,后来买卖做大了改开了粮 行。张公楚臣得到真传之后,艺精技奥,融养生技击 于一体,德高望重,授徒众多,著有《太极拳秘传》等论 述,其门人中陈敬柏,王柏青均为太极拳赵堡架的高 手。
太
极
之
光
太
极
之
光
太极拳赵堡架第四代宗师陈敬柏:
生于康熙二年(约1663年至1745年),陈公原籍 河南温县陈家沟,距赵堡镇不远,在陈公祖父陈文举 时迁居赵堡镇至今。陈公敬柏人品端正,唯以诚信见 闻,颇受张楚臣的赏识,因而得到张楚臣的全盘传授。 陈公得其艺后,广收门徒八百人,弘扬赵堡架。八百 门人中能得■其一技之长的有十六人,能得其技艺八九 的有八人,能统其全道的唯有张宗禹一人,张宗禹为 太极拳赵堡架的第五代宗师。陈公敬柏一生对太极 拳赵堡架的光大与传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公后人 陈学忠、陈铁至今在赵堡镇家中授拳自娱自乐。
太极拳赵堡架第四代宗师王柏青:
康熙初年人(约生于1665年卒于1741年),与陈 敬柏同师学艺。他习拳修道四十余年后,拳艺独树一 帜,有一代名师之美誉,是《太极秘术》一书的编撰者。 王公柏青于雍正初年汇编《太极秘术》一书时,在序中 叙述了他习炼秘传太极拳赵堡架四十余年的体悟,他 著的《太极丹功义诠》、《太极拳丹功要术》均列于书 中,有非常高的学术与史料价值,他为太极拳赵堡架 早期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极拳赵堡架第五代宗师张宗禹:
祖居赵堡镇大槐树疙瘩。张公宗禹得第四代宗 理 师陈敬柏技艺之完整,一生传人较多,弟子中原复孔 法 与嫡孙张彦承其技艺。张公晚年病危之际,恰只有嫡 孙张彦在榻前侍奉,爱徒原复孔代师赴大名府打理生 意未归,张公遂留下遗言命嫡孙张彦代传太极心法秘源 钥。原复孔归来为师办理丧事后,由师弟张彦授以太 篇 极心法秘钥,原复孔与张彦两人由此成为太极拳赵堡 架的第六代宗师。
太极拳赵堡架的第六代宗弗张彦:
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 年,得其祖父秘传后,技艺超群,携技赴山东等地遍访 武林名家,印证太极法要,一路除暴安良,曾于山东曹 州府斩巨蟒除邪恶,被当地百姓誉为神手张彦,设神 牌供之,香火盛及多年。据张彦第二十代后人张拴介 绍,张彦系张氏家族第十五代,张彦得张氏家族第十
三代张公宗禹之太极衣钵后,成为太极拳赵堡架第六 代宗师,在友人陈鹏先生的推荐下,收陈清平为徒,这 些事情张氏家族代代传讲。张彦将太极拳艺也传给 了儿子张应昌(赵堡架第七代)、张应昌传张汶(赵堡 架第八代)、张汶传张金梅(赵堡架第九代)、张金梅传 张敬芝(赵堡架第十代)。
浏览1,3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