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研究


二、太极拳释名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 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挪、擷、挤、按、采、捌、时、靠、进、退、 顾、盼、定也。棚、擷、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例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 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 十三势。是技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



马印收抄本无篇名,篇首亦无太极拳三字。全文如下:“一名长拳, 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人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分棚、搌、挤、按、



采、例、肘、靠、进退、顾盼、中定。挪、掘、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 也。采、例、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 顾、右盼、中定,此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也。总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关葆谦于京师所得抄本,篇名《太极拳解》,全文如下:“太极拳一名 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棚、搌、挤、 按、采、捌、肘、靠,此A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 而言之曰十三势。棚、搌v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例、肘、 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水、火、木、金、土也。” 郝和所有李亦畲手写本,篇名《十三势》。篇名旁注:“一名长拳,一 名十三势”九字。全文如下:“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 者,棚、掘、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掘、挤、辑,即软、 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捎、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 之曰十三势,



李福荫本,此篇为其伯祖李亦畲于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所遗 留。马印书本此篇,为其姨丈李亦畲于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所遗留。 亦畲则得自其母舅武禹襄。关葆谦本,此篇于1911年据京师扬氏传抄 本。杨氏本与李福荫本同源,经都门弟子润改,故其文较简。



此为王宗岳太极拳谱中之一篇,陈沟所无也。禹襄于1852年(咸丰






断非亲得于宗岳。得谱之后,以授其外甥李亦畲,马印书所抄,当据1867 年(同治六年)或更早之文。既无篇名、篇首,复有缺佚,此可推见禹襄所 得王谱已有漫漶。篇名及篇首《太极拳》三字则亦畲所后加。禹襄未得陈 沟长拳之传,故亦畲将“一名十三势”改为“又名十三势”。光绪七年,亦 畲写贻郝和之本,又将“太极拳释名”,改题篇名为“十三势”,移“一名长 拳一名十三势”九字于篇名旁,此同源诸本,可以对照考出者也。徐震 “太极拳谱理董”于亦畲写贻郝和本,篇名十三势旁删去原文“一名十三 势”五字,若不从郝少如处亲见,安知篇名出后加九字,由正文移为旁注 乎?徐震主张十三势,系王宗岳据陈沟长拳所改编,其删削岂偶然哉。田 镇峰所著太极拳中之谱,此篇仅作:十三势者,棚、搌、挤、按、采、捌、肘、 靠、进、退、顾盼、中定是也。徐震推定镇峰出其师葛兰荪而得杨氏旧传, 以其文之简,遂认为宗岳原作。1955年,余始获见镇峰,举以面质,始知 镇峰系取其它太极拳书所删改。询之亲见镇峰编写之李天骥所言,亦复 相同。除震与镇峰为多年旧交,不面质或函质后,而遽予率断,盖为十三 势系宗岳取长拳改编立说,以成其《太极拳考信录》也。不知宗岳《太极 拳论》与此篇内容思想一贯,《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本周 敦颐《太极图说》,周又本老子有生于无。此篇以五行释进、退、顾、盼、 定,可见同本周说。以八卦释挪、搌、挤、按、采、例、肘、靠,本《易系辞》。 《阴符枪谱》叙称:宗岳少时自经史而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家言,无书 不读。《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此篇以八卦、五行立说,余故并断此 篇为王宗岳所作。禹襄在舞阳县盐店所得太极拳谱,马印书手抄此篇, 当为宗岳原文。



唐豪附识





浏览1,7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