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


一、一气呵成的实现





这个特点是继特点五之后在一动无有不动的基础上再进一 步加大运动量的具体措施。特点五着重于要求九个主要关节要 -动全动,借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内外相合,以提高每一个 拳式的运动量。而特点六则主要是要求在一动全动的基础上,从 一趟架子第一个动作幵始,一直到一趟架子练完止,中间没有 卸劲的地方和断劲的时候,也没有神气呆滞别有所思的情况发 生,更没有松口气、离开用意的表现,而是做到自始至终相连 不断,波浪式地滔滔起伏不已,也就是说,要把一趟架子一气 呵成。运动量经过这一提高,对一趟架子练完后的动度的计算, 应该是九个关节的动乘以一趟架子的动作:假定架子的拳式为 七十二着,那么练完一趟架子就要一气完成六百四十八个动量。 这是我们祖先在体育运动上的一种出色的特殊创造。但是要将 这种复杂多变的运动做得自始至终相连不断,从大的方面来说 就要做到下述两个方面,



手法上一一运劲时凡是遇到一往一复的动作,在往复 之间要运用折迭弥补其间,使前后两个动作能呈曲线缓和地联 接起来。这种折迭的做法是,在运劲到尽头,将要做下一动作 之先,如下一动作是要往下和往前行,那么就要先向上一折,再



( 所谓意断,是指意与动作脱节,内外不一,意外驰,动作无丰:。



往后一迭,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与下-动作的劲很自 然且呈曲线缓和地联接上了。这就是拳论所规定的“意欲向上 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的说法。这样做,不但前一拳 式与后一拳式的劲接上了,并使下一拳式由于前一拳式的加速 力关系,使它更加沉着和加强了,正如用毛笔写大字的回锋笔 法一样。因此,太极拳运动除了一个动作在一个圈内可以做完 者外,如果动作中有一往一复(如两个拳式连接处).就必须加 以折迭,才可使上一动作的劲毫无间断地贯串到下…动作中去。 这是在手法上因有折迭而达到相连不断的方法。



步法上一--凡遇到动步进退时,在它们之间用一个 “转换”来弥补其间,使前后的步法也能呈曲线缓和地联接起来。 这种转换的做法是,迈步向前或是退后均不可直线地直进直退, 而必须在前一步到后一步之中嵌进一个转换。这种转换,就是 太极拳五步中的顾盼(1)二步。有了顾盼二步的转换步法,不但 可使腿部的劲强有力地联接起来,并且可使腿部不离开缠丝,能 与两臂的缠丝上下一致地联合起来,起到劲起于脚跟,形于手 指的贯串功用。



太极拳整个套路内是不断有往复的,因此也是不断有折迭 的。有了折迭嵌进在动作之内,练起拳来就显得有一种留恋缱 绻的感觉,产生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并表现出波浪滔 滔的起伏状,好象一浪过去,又是一浪地动荡不已。



太极拳一趟架子内是不断有进退的,也是不断有转换的。有 了转换嵌进在进退之间,就使进退不再是直进直退,而是可以 显出婉转的回旋和生生不已。我们在泥地上练拳时,练完一趟



①顾盼步法所以用目光顾盼二字来形咎,是因为太极拳是以步随身转和身随 眼动的原则来进行运动的,故名。左为顾,右为盼^



架子之后,在泥土上可以留下许多足跟的圈儿,这就是这种转 换的顾盼二步所留下的正确痕迹。



总之,在往复之间手臂有了折迭,在进退之间腿部有了转 换,就不但可使前后的内劲联接上,并可使往复进退过程用的 劲都是圆劲,不致发生顶抗与丢匾的毛病,也可使往复与进退 两者对立面统一起来。





浏览9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