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勾的各部位名称:勾顶、勾尖(图3-15)。
② 勾顶勾手其它几种做法:勾手原先称抓子,也有人叫钩手、钩 子、吊手。徐致一将吴式的勾列人拳型中,因为他认为勾是在落掌 后用手背近腕处击人的一种拳法,所以列入拳法中。也有人认为吴 式、陈式勾型相同,先小指,依次将无名指、中指、食指卷屈,小 指尖紧贴掌根,大拇指贴于食指稍节之上(图3-16)。
勾顶
杨式勾手是五指尖捏拢下垂。在陈式太极拳中,也有人勾尖领 先伸出,腕关节不屈。还有人认为陈式,杨式相同,吴式不同。 ③根据勾尖朝向分为:正勾(屈腕勾尖向下);反勾(屈腕勾
尖向上)。
以上讲的是有关太极拳手型的机理、做法以及各式太极拳的异 同,并非固定不变,,比如杨式,陈式中有时做掌时食指挑起在推 手中起定向作用。所以,以上为一般要求,不排除其它做法,供大
家参考。
匚)太极拳手法原理
手法是指手臂的运使方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势 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可见重要。按手的部位和形状分掌、 拳、肘、臂法,这里统称手法。除了遵循上肢身型及相关运动技术 要求外,具体运动的规律有:
第一,稍根互领,螺旋出入。手臂分为三节,即手为稍节,肘 为中节,肩为根节。凡是手法从近身端向外出时,手领肘,肘领 肩,同时又肩催肘,肘催手,符合稍领中随根催三节运动原理,凡 从远身端向内收时正好相反,肩(通过松沉)领肘,肘(通过沉 坠)领手,具体练习时:开始想大的部位即手、肘、肩整个部分, 随着动作的熟练要想三节各自对应的穴位按三节原理运动,手为劳 宫,肘是曲池,肩对应肩井,当然这里我们只讲手臂的运动,其实 为全身作用,此不多讲。在手臂出入的同时,其本身要以臂的中线 为轴顺逆旋转,膀随腕转,腕随掌转,互为其根,上下一线,全凭 两手转,合太极一动无有不动,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要求。
第二,屈蓄有余,劲贯落点。在手法运行中,上肢各个关节都 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肌肉要有一定的松软度,放松肩肘腕关节, 让关节腔内似有骨缝撑开感,整个手臂的肌肉不可强直收缩,用手 摸有僵硬感,也不可软缩无力,手触软塌,做到似松非松,似刚非 刚,手臂圆满,用意想整个手臂贯劲,随意想的变化最终将劲力集 中到最后的落点上,这种落点可以根据外界情况和意想部位变化, 不一定仅限于动作外形的落点,这一点是在练习较熟练时进行,避 免练死拳。因敌变化示神奇很重要,在落点上最后要有吐力膨胀 感,除了真正的发力外,都是意想似水银在臂内流动,练习神经对 肌肉的支配力,不一定是肌肉的全力收缩。具体的做法各式太极拳 在外形上不尽相同,而且太极拳重劲法,同一劲法有多种做法,很 ——46——
难穷尽动作,这里以套路中的动作为主说明手法。
浏览3,0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