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书1


十六、窝里炮(购向北)|太极拳全书1





这是从“撇身捶”的左手被采以后,一连串运用肘劲的连珠击 发;解除了被采的左手,到此已是解除后紧接的一个发劲。它是以 右顺左逆在胸前双含其劲,使右拳在下内,左拳在上外;同时,将 在前的右脚收回,形成气贴脊背的曲蓄姿势;在蓄势之后,右拳立 即外翻,用拳背向右前击出;同时,左拳向左后逆缠到左腰侧放



—307 —




劲,以配合右拳的击发;当右拳向前击发时,将右腿压了出去,重 心前移,左足亦随之跟进半步(图7- 121)o



【要点】



第六十三式“撇身捶”是左手的背反捶,此式则是右手的背反 捶。此式要点是在上式铲地前进之下,取近舍远,在裆口下沉和运 用离心力的同时,以坠肘作枢纽用拳背反击出去;右足亦随之铲地 而进。为了劲发得更脆,就要在双拳右顺左逆的合劲下,将圈儿缩 小,以加强蓄劲,然后由肘领身地向右外反击出去。此式要求一动 全身俱动,而这只有要腰脊联合基础上,运用惯性力,才能做到恰 到好处。



第人十八式光揽由八(购国北,矜击)



继续上一式,右拳发劲后,右顺左逆地在胸前一合后,双拳再 以右顺左逆的向右一双开劲,将身躯以右足为旋转中轴向右带转 180度,左足亦随之弧转到右足的东侧。当胸转到南面时,双拳在 胸前作里外上下的顺缠,如风车式弯臂旋转一个圈。当右拳翻向内 上时,右足为实(图7-122)o当右拳翻向外下和左拳翻向内上 时,左足为实(图7—123)。



图 7-121图 7-121图 7 - 122图 7 - 122图 7-123图 7-123












图 7-121



图 7-121



图 7 - 122



图 7 - 122



图 7-123



图 7-123



【要点】



本式主要是在骑马式的裆口下,双拳搠劲十足地在胸前翻转,



—308 —







做一个上下里外的顺缠圈,揉动脊背,以锻炼气由脊发的功夫。做 此式时,并立的双腿也要里外缠转,要表现出劲起于脚跟、达于拳 尖的神态。这是校正动作、达到正确姿势的一个拳式Q



第七十九式成扣梅乾(胸向高,狸岛鼻彩北)



在上式“井揽直入”之后,为了转向面北,双拳变双掌,使双 掌以右顺左逆的缠丝上下双分又双合于胸前;然后以左逆右顺翻转 放开其圈,促使身躯向右转90度。此时左足为实,并以左足为旋 转的中轴,右足随之向右横扫到左足的东侧。当右掌由上顺缠向 下,待到小腹前时,掌心已翻转向左上。同时左掌亦以逆缠从左上 向右下按劲,与右掌相合于小腹前(图7-124)。接着,左掌按住 一点逆缠转左后,重心仍于左足;右掌随之顺缠向上一开劲,以带 转身躯再向右转90度。此时仍以左足为旋转中轴(图7-125)o



【要点】



此式的“风扫梅花”与第十式的“风扫梅花”基本相同,所不 同者,第十式的“风扫梅花”旋转360度,而本式则旋转180度。 它的作用,主要是使练习者最后转为面北而结束第二趟架子。



图 7-124图 7-124图 7-126图 7-126









图 7-124



图 7-124



图 7-126



图 7-126



第七十式金削编玮(胸向此)



此式是在“风扫梅花”之后继续做的一个“金刚捣碓”。它与 箫十二式转了 360度以后再做的“金刚捣碓”相同,因此不再重述 —309 —



(图 7- 126)。



【要点】



同第十二式。



我收势(胸向此)



本式继上式“金刚捣碓”之后,随即双手左右分开,以双逆缠 的双手会合到胸前;两手的手指碰到后,掌心向下,再逆缠双手向 前双分而下,’止于股的两侧;掌心向后,恢复到预备式。



【要点】



第二套架子,同样是以“文象”始,“武象”终。面南起,面 北终;如不将第一、第二两趟架子连续地练下去,或者是第二套不 要接连练两次,就要加上“金刚捣碓”和“收势”这两个拳式。





浏览2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