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法精解


一、内外相合练内功|太极拳拳法精解





太极拳的内动是从呼吸开始的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凡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皆属肺。此气来源于父母先天精气后天水谷之气和自然界中的清气三者结合而成。称为先天之气。肺司呼吸是指肺脏具有与门然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肺呼吸之气被称为后天之气。已故太极拳师顾留馨先生认为呼吸时缓缓从鼻腔吸入的气体用意念引导其体内徐徐下行送至腹部脐下(详见太极拳研究第96页)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从鼻腔吸入的气体只能留存在肺脏之中绝对不可能送入腹中的。其错误在于不知何为先天之气何为后天之气将二者混为一谈。正确的做法是通过鼻腔缓慢、均匀、悠长地吸气使肺脏充盈膨胀。然后意念关注膻中穴。使肺脏所主的脏腑经络之气汇聚膻中穴。膻中穴于任脉之上两肺叶之中为八会穴之一有气会膻中之说。形意拳云劈拳属金内应肺守窍于膻中。意守片刻之后通过鼻腔缓缓地将肺内后天之气呼出同时意念引导汇于膻中的先天之气下行气至脐卜时用意念将会阴提起使气沉入丹田。会阴属任脉要穴位于前阴及肛门之间也是任脉、督脉、冲脉的交会穴。提会阴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沟通任督二脉。便于先天之气循经而过。古人谓之搭下鹊桥。二是促进肾脏藏精纳气的功能。提会阴的方法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意念轻守会阴即可。更有人说须用力提起肛门如忍便状。其实两种观点都不准确。还仃更甚者强调吸气时提会阴的显然更加不着边际了。中医认为肾开窍于二阴及耳必须闭住二阴才有助于肾的藏精纳气。有如给自行车打气如果气筒下端开两个孔是无法打好气的。只有将气筒下端密封才能将车胎之气打满。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说提会阴的真正含义是闭二阴。方法如下用意念将前阴提起同时收小腹将后阴肛门提起如忍便状。太极拳谱所云的吊裆其实就是闭二阴。形意拳渭之守窍于会阴。道家称之为封炉。道家将练内功叫做练



内丹。内丹产于小腹部故小腹名丹田。又把丹田比作炉鼎保持炉温以便烹练内丹。所以说封炉就是闭二阴。也就是守窍于二阴名虽不同内涵完全一致。闭住二阴确保丹田气不外泄为肾间动气积气冲关打下了基础。守腑中及闭二阴的意念初练时要略重一些。待形成动力定型后将意念放开使之处于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状态所以说意念的控制也须保持一种无过不及的态势。



导气下行时需要含胸来配合。杨公澄甫谓之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下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含胸不能挺胸也不能凹胸更不能驼背。欲要含胸首先要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即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收住尾闾使尾椎骨向前托住丹神贯顶就是头容正直。然后用意念引导背部身柱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向后移动。两肩则自然松沉并微向前令身法则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含胸圆背的状态。这种欲前先后的练法是太极拳对称协调的内在规律。也是老子反者道之动



的哲学理念在太极拳领域的具体展示。依此法练拳使习练者感到更加舒适自然



而拳味也更加浓郁更加富有魅力。含胸之后两侧肋骨肋间肌、胸大肌乃至内脏同时松弛下沉有一种伴随膻中之气下堕的感觉。这就是乾隆抄本太极拳经所言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气把裆撑。含胸还有助于肺内后天之气自然呼出。使胸部更加宽松舒适自然。先天之气沉入丹田使腹部更加充实饱满下盘更加稳健。这种上虚下实、一阴一阳的状态就是太极拳须时刻保持的基本状态。它不但有益于技击对养生保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先哲老子称之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黄帝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忐。故忐者肾也肾即主蛰且又主骨。故胸空腹实有封藏肾中精气滋养元阳的作用。导气下行时还须唇齿咬合舌抵上腭。齿乃骨之余肾主骨生髓咬合牙齿即可健齿又能促使肾脏精气充沛。舌抵上腭既沟通了任督二脉古人谓搭上鹊桥又增强了心功能。



待口腔充满唾液时缓缓咽下。中医认为肾液为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阴的作用。道家谓之玉液还丹。至于咬牙抵腭的力度众说纷纭。形意拳认为要用力。有舌欲催齿齿欲断筋之说。也有强调唇齿轻合舌尖微抵的。太极拳则主张力度适中不轻不重也要保持一种无过不及的态势。



气沉于丹田守窍于二阴意守片刻之后则进入了吸气程序。吸气时肺脏充气膨胀意念灌注膻中同时将沉入丹田之气用意念引导经海底(会阴)沿督脉缓缓上行。这就是卜三势行功心解所云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入骨指的是入脊骨并强调须心灵意静。气行致命门时要意守片刻。同时松弛二阴。还须意守夹脊。命门及夹脊在腰背部。腰乃肾之府肾乃先天之本。腰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前辈拳师对腰的锻炼极为重视。告诫后人练功时要刻刻留意在腰间。日久功深方能达到腹内松静气腾然的目的。这是一种由外促内内外结合的训练方法。



吸气时还需要拔背配合。杨公澄甫日拔背者气贴于背也含胸与拔背互为阴阳能含胸就能拔背。拔背绝不能象拔萝卜一样连根拔起。首当保持尾闾中正同时用意念将百会穴和大椎穴虚虚领起。然后松腰落胯使腰以下松沉下堕。通过上下时拉使脊椎口然竖直,产生一种威武挺拔的感觉谓之拔背。这种欲上先3欲拔背先落胯的练法。也是老子哲学思想——反者道之动高以下为基的具体展示。含胸的同时背部呈现的浑圆状与双肘下垂小臂微内旋大同形成了一种左右横向拔背。拔背向后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向前的劲力。这时上下左右前后都孕涵着一劲力



宛若一个球体。这就是武氏太极拳经所云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后有左既有右。



通过上下左右对拉拔长促使背部肌肉舒展饱满。它有利于气血循经贴背而行也便于背部蓄力发劲。能拔背则力由脊发其技击意义早已为人所知。但其养生作用却鲜有提及。拔背促使椎骨节节放松节节贯串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灵活性与柔韧性。脊椎神经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拔背利于背部经脉通畅。督脉就位于背部正中,总督一身阳经称为阳脉之海。它具有司气功能与脑、肾、脊髓密切相关。通督可以还精补脑即调节肾上腺及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其健身作用不言而喻。夹脊穴位于督脉两侧上自第一胸椎下至第五腰椎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拔背有助于肾水上升肾间动气。夹脊穴又称为华佗夹脊总计34个穴位。心肝脾肺肾、肠胃、三焦等所有的俞穴都属于夹脊穴。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部注入了膀胱经。可见膀胱经对人体健康何等重要。据黄帝内经云太阳者主一身之藩篱。太阳者即足太阳膀胱经藩篱为外墙之义。故拔背还具有抵御外邪入侵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气过夹脊后继续匕亍经玉枕百会顺任脉而卜汇入膻中。至此则完成了全部呼吸过程,进入一个呼吸周期。



如此呼吸往来循环不已。久之则五行相生五脏调和气血充沛百脉皆通。肺主气肾纳气肺金清点下行以助肾水谓之金生水。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肝木得到肾精的滋养,功能健旺,谓之水生木。心主血肝藏血肝的疏泄功能健旺则气血调和为心脏提供了充足的血量储备。即肝藏血以济心火谓之木生火。心主血脾统血。心气盛则脾气旺。养心阳以温脾士即火生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为肺金提供丰富的水谷精气并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促使机体气血生成谓之土生金肺、肾、肝、心、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资生形成一条生物链。同时五脏之间还存在一种互相抑制的相克关系便了防止某脏器功能亢进为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维持了五脏功能的平衡。使之保持一种和谐、自然、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传统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之所以对健康有益就是它能损有余而补不足促使五脏功能保持一种无过不及的生理态势。



五脏与六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通过经络紧密联系到一起。五脏功能健旺影响并提升了六腑的生理功能。机体的健康水平从而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此太极拳内练初见成效。





浏览2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