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为病,干于填实,①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 尔腾虚,②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缥渺,③与轻不例 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④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 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 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 方圆。⑤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 也。⑥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方也。⑦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J半浮偏浮,茫而不圆⑧也。
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 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 内之虚灵不昧,自能治于外。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⑨也。若 不穷研轻重沉浮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方圆四 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己太极大成,又何虑四隅出方圆 乎。⑩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按
轻重浮沉是用劲的标准,也含有用劲分量的因素。本文 对打手用劲的情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言简意鼓,深入浅出,面 面俱到。对指导打手训练,是一部行之有效的好教封。
注'
① 4双重”是打手用劲的主要病手.故《太极拳论》中说,“每 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白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可见
“双重”为害之甚。“干于填实”者“双重”之病的根源所在,简言 之,即双手用力平均而又僵滞、故曰“占煞”,俗称“死劲”。,这种 力表现于技法,多为“顶”、“抗” o
② 双沉,“自尔腾虚”,即刚中寓柔,劲出自然,虽沉实,但无 占煞之弊,活劲也,能随机变化。双重为力、沉劲为气,沉劲来自柔 软的训练,是无意坚刚而坚刚。
③ 双浮,只如飘渺,即故意造作的轻灵,是对轻灵的误解?既不 敢用力?也不敢沉劲,而是虚浮着双手,徒求虚灵之名,失去了听劲 的育白力,也得不到粘黏连随的技法效果。
④ 双轻."天然轻灵”,无造作之弊,既非恃力欺人-也不是故 意地擎着劲,它体现着“敷”字诀的要求和柔中寓刚的精神。其劲虽 轻,不失粘依之白必
⑤ ”半轻半重",“半有着落"是已脱离3 ?浮”和"重”的漂 浮和填实的病手程度,虽没有完全轻灵、沉实的优点,毕竟具有一定 的转化条件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育g勉强跟上变化的需求。换言 之,虽艺不及高手'但遇艺低者或可胜之。艺在胜负两可之中.若偏 轻偏重.无力维持方圆规矩,败则理所当然,胜则仅图侥幸。
? ?半浮半沉”的“失于不及”属于不够轻灵、沉实。偏浮偏沉 的“失于太过”是过于漂浮和重滞也。半浮、偏浮、半沉是意气不敢 松沉所致3偏沉,乃松柔不足,有硬力存在其中。过与不及皆为不利。 此处的“偏沉”是指硬力,与技法中“偏沉则随”的走化技法不是同 —概念。
⑦ 半轻半重,勉强可以维持平衡。若半轻与偏轻,半重与偏重相 结合,必然难以达到阴阳相济;其病乃属过与不及。
⑧ 半沉不及沉3偏沉近于重。半浮不及轻,偏浮则过虚。过与不 及,是因为不能把握方圆规律造成的。
⑨ “双轻”、"双沉”为上手:半轻半重为平手;除此而外皆病 手。训练什么,避忌什么,明矣。欲求双轻、双沉之手’当以神意领 先,用意不用力,使气血周流全身,久之,内劲自然增长。非决心排 斥硬力,柔软、内劲就无由可得。
⑩ 四正手训练是掌握太极拳技法和功力的基础,只要在这方面下 足功夫,掌握了劲的变化规律,能方圆自由调节,便可立于不败之 地,“太极大成〃矣。既明四正手运动规律,四隅手的规律也就不言 而喻。惟此“太极大成”的技法与“三乘”的标准.不无矛盾。故所 谓“三乘”标准,视为一家之言可也。
浏览1,2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