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扬式太极拳发展简史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主要流派。杨式太极的创始者为 河北永年县人杨福魁,字禄禅,40岁后到北京教拳时改禄禅为露 禅,现多写作杨露禅,他早年三下陈家沟从师于陈长兴,后到京教 拳,经过其子杨健候,其孙杨澄甫等人多次将他拳架修改,遂定型 为大架子,现有杨澄甫《体用全书》传世,是杨式大架子经典之作, 共有85式,解放后改编的24式、48式、88式和现在新编杨式太极 拳竞赛套路,都是以此为蓝本。传统杨式太极拳还有快架、小架 等。
杨式太极拳大架的特点是:动作外形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 作气势恢宏大度,浑厚凝重;动作衔接和顺自然,简洁连贯;动作劲 力刚柔内含,深藏不露;动作速度柔和缓慢,连绵不断。练习方法 上,由松入手,刚柔相济。
由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姿势开展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 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
泛。
(二)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简介
1. 套路结构特点
(1) 继承性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共有40个动作,基本上把传统杨式大架 子的37个不重复动作有机地保留了,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动作。
(2) 创新性
竞赛套路中增加了“拍脚”动作,提高了分脚、蹬脚腿的高度要 求,大胆地删减了过多重复动作,套路结构也做了重新调整,给人 耳目一新的感觉。
(3) 合理性
动作编排上注意了动作之间的衔接与布局以及动作的难易 性,反映了合理性。全套四段:
第一段9个动作,突出了“揽雀尾”、“搂膝拗步”动作,以练习 班步、基本手法、功架等内容。
第二段5个动作,重点是退步、分靠、架推的练习,动作左右对 称,布局均衡。
第三段9个动作,难点动作是蹬、分脚的平衡,高度控制,以锻 炼稳定能力。
第四段17个动作,以下势、伏虎势、转身摆莲为主,动作层次 变化明显,起伏转折灵活多变,形成套路髙潮。
2. 主要技术提不
除了遵循太极拳基本技术要求外,重点要突出动作外形的舒 展大方,动作过程的柔和缓慢,整个套路的连贯圆活,气势宏大,形 象优美的独特风格特点。
防止过分追求动作柔、姿势低、幅度大、造型美,造成动作变 * 106 ■
型,出现跪膝,拔跟毛病;动作轻飘,出现柔软操化,失去轻灵中的 沉稳,没有内劲。
解决方法:在动作规格基础上,强调太极拳技术要求,适当的 辅以功法、推手练习,正确理解太极拳运动本质特点,保持项目自 身的特色。
浏览6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