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势者,身体下降之意。由前式屈左腿下蹲,伸右腿伏地成 仆步。又名半步叉桩步。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左手不动,如图74。右手臂 由左胯部向下划半圆形,到右脚方向,如图75。
要领:蹲身时,脊骨须直立,不可前倾。膝臂屈伸与身体起落要一致。
技击意义:敌以双手握我臂或前扑我身,不能抵抗时用此式左身揉避。变 化敌力,令其落空即乘势前击。
图74 图75
20. 什字手:什字手者,两手交叉相搭,形状像十字。凡两手转折不便者, 可加十字手来衔接。弓右腿,左腿伸展,身体随之起立,如图76。右脚向左并 半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同时,两手上举交叉于头顶,腕与眼平齐,两臂微 屈,如图77。
要领:此式可练习腰腿之伸展力,重在手脚协调配合。
技击意义:此式用于上步架手,即敌人由前面来击我面部时,我即上步架 其手,再伺机反击。用法同于《小红拳》中之“海底捞月鹦哥架”式。
21. 右搂膝拗步:由前式左足后撤一步,随即向前跟进一步,重心落于右 脚。同时向右转体45。角,将身体重心倒在左腿,右脚虚置于左脚旁。右手心 向下扣于腹前,左手置于左胯外侧,如图78。右足向右后方踏出一步,右手顺 鼻准落下至胸前,顺势向外搂膝至右膝旁。手心向下扣手、坐腕、臂微屈,此时 身体向右转。同时,左手由后方宛转上伸,掌心擦耳而行,手臂保持屈中求直 配合蹬腿、合胯之力,由下而上向前伸,位置约与心窝齐。此时指尖上翘、掌心 吐力,腿成弓箭步,如图79。
要领:练习时须蹲身,两臂动作随腰胯运动。左手右手运行线路皆为椭圆 形,此势练习两臂与腰膝之屈伸力。
技击意义:敌由下方击来即以顺手向旁搂开,以拗手向前推击其胸。
图79图79图78
图79
图79
22. 抱虎归山:抱虎归山者,拟敌为虎,抱而制之身体后坐于左腿上,右脚 尖抬起,两手均从右向上画弧,手心相对,两手遥遥相抱。左手位于胸前,右手 位于左手右侧约一肩位置。少停后,以腰带动两手向左运动,图80。右手心 外翻置于右脸外侧部位,高不过眉;同时,左手心向外向前击出;右脚尖同前踏 实成为弓箭步,如图81。
要领:两手左右移动时,须以腰带动两手运动,要注意沉肩坠肘,其势如 “少摩拳”之《坐步抱塔桩》。
技击意义:此式为桩功,可练就顶天立地之根力。双手随意摇撼敌人,彼 即站立不稳,为我所制。亦可主动出击,其实如形意拳之炮拳,只是手形变拳 为掌。
图80 图81
24 .进步冲击:要领和动作请参看第三势,只是方向为面向北方,此处不另 插图。
25 .坐步捋拦:要领和动作请参看第四势,只是方向为面向北方,此处不另 插图。
26. 前捧外挂:要领和动作请参看第五势,只是方向为面向北方,此处不另 插图。
27. 按切手:要领和动作请参看第六势,只是方向为面向北方,此处不另 插图。
28. 斜单鞭:斜者,指方位而言,故名斜单鞭。抬起右臂,手腕下垂,五指微 拢作钩形。同时,右脚向左扣步,左脚收回半步与右脚并齐,左手心向内虚掩 右肘,如图82o左足略抬起向左前方踏出半步,两足成左弓箭步,全身重量向 左足转移。同时,屈左臂,左掌循右臂左行,经胸前略做上弧形,向左伸与右臂 成为直角,坐左腕手心向右,五指分张微屈向上,食指对鼻肘弯微屈,如图83。
要领:前手运动时,后手须用通臂劲以助之,略含自上下击之意。而左右 两足相随一致,后肩与前肩成水平勿上耸。此式为四肢及背部之运动。与单 鞭区别:单鞭两手在肩两侧,头平视前方。斜单鞭眼看左手,右手与左手成 90。角。
技击意义:敌以顺手进击时,我乘势引领其臂使敌前倾,随即伸掌进击其 前胸,用推按劲、切劲均可。
图82 图83
浏览2,5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