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常识


第十节为什么练太极拳特别注重腰?





对以前的太极拳理论,我们要去其糟柏,取其精华。如 “命意源头在腰隙”的论述,显然将腰部的重要性夸大了, 不符合生理学。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才是最重要的,意念的 产生也不是腰,而是脑。至于“刻刻留心在腰间”、14腰为车 柚”、“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活泼于腰'“由脚而腿 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由腰腿求 之'“腰似螺丝,腿似钻”。等论述,基本是正确的。这些都说 明腰在太极拳运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运动中腰部姿势正确,无疑是初学太极拳的



人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做好松、垂、直三个字,腰部姿势 大体就可以了。由于这一部位重要,力了较详细地说明这一 问題,须先了解正常人体的脊柱形态。原来,人类由胚胎一 直到发育成熟,从脊柱的发育状态,也可以说明人类的发展 史。现代成年人的脊柱从侧方看呈拉 长的‘( 形弯曲(图2),腰椎部分 是向前弯曲的,而嬰儿的腰椎部分则 不向前弯曲,他的平直样子和四足动 物相似。从前方观察脊柱,可见从上 到下椎体逐渐加大,和四足动物不同。



人类脊柱所以有这种形态,主要是由 于直立行走姿势引起的。






脊柱的正常弯曲,既可增加脊往 图2



的弹性,缓冲震动,起护脑的作用,又能 大胸腔和盆腔的 容积,以容纳内脏器官 另外,胸腹的内脏器官皆位于脊柱 前方,这样腰弯前凸,对身体直立时的重心稳定可起一定的 平衡作用。



在太极拳理论中,对腰部姿势的说法不一,有弓腰、直 腰、填腰、坐腰、塌腰等。其实,这些不同词语所表达的意 思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字面上看,这些词似有互相矛盾的地 方,如果按解剖学观点加以分析,就可看到实质上它们对腰 部姿势的要求都是为了达到减少腰椎向前弯的屈度。酱如, 直腰和弓膜,表面上看这是两种相反的提法,但两者的做法 和要求都是尽可能消除腰弯的前屈度。从解剖观点看,直腰 比较合理;弓腰易被误解成鞠躬状的弯腰。但是,练拳中橄



好直腰,也确实有腰部微微后弓的惑觉。这仅仅是腰弯展宣 的一种错觉,倘若我们正确利用这种“弓腰感觉”,就能达 到腰部外形的平直,就象将腰窝(脊柱两侧和十二肋下的陷 窝)填满似的(这可以用手摸查出来),所以又称为填腰。 这是促使前曲腰弯展直的一个有效方法。至于松腰,坐腰和 塌腰,也都是从各个角度或方面为了做奸直腰而提出的有效 措施 此外,垂臀或尾阊前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做好直 腰。



现在问題发生了,既然脊柱的正常弯屈是人类直立行走 的产物,那么,练太极拳要将其弯度展直,恢复到 虎背熊 腰”四足动物的膣部状态,岂不违反生理 的确,如果单纯 地要求展直腰弯,这样的顾虑是对的,这也是一些人练拳时 腰老做不正确的一个因素。这些人直腰姿势橄不好,是忽略 了其它部位对腰部的配合。要想做好直腰,除了要做到腰部 松沉舒展之外,屈胯(又叫吸跨、切胯、松胯、落胯或坐胯 等)和屆膝是最重要的环节。厘胯屈膝,也是腰弯伸直后的 —种巧妙的补偿办法,不仅使直腰容易做好,而且屈膝前弯 还能代替部分腰弯的生理要求。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这 样做可以充分发挥腿部肌肉的效能。大家知道,腰部肌肉大 部分的起止点相距较近,肌肉较短,杠杆作用及力学效能不 大,而膝及髋关节解剖构造坚固,肌肉起止点距离较长,肌 肉也粗大得多,枉杆作用效能也强。当然,这样做法无论在 盘架子或推手都较为有益,便于发力。



屆膝,大腿后部肌肉则处于松她状态,因之骨盆易于活 动,嵌关节转动亦很灵活,也保证了腰骶关节转动自然。應



骶关节灵活,是“活泼于腰”的关键。所以在太极拳运动 中,两腿一般不宜成为笔直伏态,膝关节应适当留一些曲 度,以免大腿后部肌肉紧张和胭旁渚肌将骨盆固定过死,影 响姿势的转换自如。



日常生活中,如能养成正确的利用鹿部肌肉的方法,搬 取重物时不用俯身弯腰,而用屈胯屈膝的方法,就可以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大大减少腰部损伤。太极拳对掌握正确利用 腿部肌肉来代替弯腰的方法有一定作用。



腰弯展直的另一个好处,是使腹肌松弛,这可给练笮时 倣到呼吸自然提供有利条件。



除了直腰以外,尚有长腰、转腰或拧腰以及腰部的虚实 变化。如《简化太极拳 “揽雀尾”中棚按时,要垂臀,腰 部要有向上的弹性伸长的状态,这就是“长腰”。捋的重点 在拧腰,挤则拧腰和长腰兼而有之。若姿势紧凑时,可做出 直转中兼有左右升降的动作,也就是身体左转时左腰眼微向 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 腰眼微托起右腰眼;但在姿势开展时较难作出,初学者不必 强求< 腰部的虚实与腿的虚实是一致的:左陡实 则左腰实 右腰虚,右腿实,则右腰实左腰虚。太极拳的精賭之一是 “活腰”,在进退或侧移换步时,应先注意松沉实腿侧腰胯) 这样使实腿更加稳定,虚腿更加轻灵,以实腿送虚腿。如前 进变成弓步时,前脚脚跟着地,逐渐徐徐全脚落平,再继续 虛进前膝,当膝与脚尖对正之后,继续虚进胯,弓步完成时 宜松腰。后退或侧移皆脚尖先着地,亦逐渐屈族,落脖、松 腰6弓步前蝴扣脚时,捩向弓步前脚脚跟松力,使前脚尖虚



起,然后再扣脚。腰部松活运动,对脊髄神经及植物神经有 良性功能刺激,正如中医理论所认为的,&脏器皆赖髄以 养,再加上膈肌和腹肌运动的紀合,这种练法对腹内器官淤 血濟除和肠辕动机能改善尤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痛的防治更 有其突出的作用。天多数腰背痛多有部分腰背肌痉挛,而太 扱拳腰部放松下的轻缓运动则是解除腰肌痉挛,促进关节灵 活,改善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对重体力劳动,特别是经常处 于猫腰状态下工作的工种(最典型的是泥瓦工、车工),经 常打太极拳对预防腰背痛是颇为有效的。有人调査证明,坚 持练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如 经常练太极拳的一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25.8%,而 —般老人则为47.2%。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 结果,其发生率常打太极拳老人也远较一般人为少。脊柱的 活动度也较好,太极拳组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77.4%,对 照组一般老人占16.6%。太极拳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率也较低<36.6%比63.8%)。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 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 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 松。此外,动脉硬化使骨供血量减少,老年人胃酸减少,彩 响食物中的钙礙吸收,这些都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骨质 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8因之,打太极拳 也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打太极拳,有人提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 动”,初学者对此较难理解。其实,这不过是一神后发先至 的“腰脊为轴”在推手中的具体运用,就好象车轴或门窗的



轴,动度极小,而车轮和门扇动转幅度就很大;同理,腰脊 为袖的运动方法就成为后发先至的基础之一。



在解剖关系上,腰是身艇运动的枢纽。通过上述腰部各 种运动,除了同骨盆、腹部及下肢关系密切外,还与上体相 连。特别是起于尾闾、腰椎、胳嵴及腰背筋膜的背长肌,向 上延伸直达背脊颈后,练起拳来不断伸缩,就给人一种上下 节节贯串、力由脊发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松静的基础上才能 体会到。由于注意腰的运动,也可以进一步使精神集中,这 是一种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和健身的手段之一。



为了使初学者较快掌握腰部姿势,可采用阽墙蹲起的基 本功练习,具体作法是两脚平行站立,相距一拳或与肩等 宽,脚跟离墙约一尺到自己大腿的长度之间。站好后缓缓屈 膝下蹲,蹲时背臀不能离开墙壁,足眼不能离地。下蹲的程 度隨功夫增长而逐渐增加。长久坚持练习,有助于直腰、敛 臀及腿力的加强。如果没有靠处,可采取反复作屈膝全蹲练 习,但蹲起时要特别注意保持松腰敛臀的状态。这样的单 炼,除有助于养成直腰姿势外,亦能增强腿力,有助于老年 人步态稳健,蹲起自如。





浏览1,4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