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是孙式形意拳的基础拳法,由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 套路组成。五行拳以自然界的五行及人的五脏与五种拳法相对应,认为“劈 拳属金,在人属肺;崩拳属木,在人属肝;钻拳属水,在人属肾;炮拳属火, 在人属心;横拳属土,在人属脾。练之既久,可以祛五脏之病”(孙禄堂: 《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同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对应五拳的攻防变 化。以劈拳(金)破崩拳(木),崩拳(木)破横拳(土),横拳(土)破 钻拳(水),钻拳(水)破炮拳(火),炮拳(火)破劈拳(金)。以劈拳 (金)生钻拳(水),钻拳(水)生崩拳(木),崩拳(木)生炮拳(火), 炮拳(火)生横拳(土),横拳(土)生劈拳(金)。
五行拳动作简练,演练时以直进路线为主,上肢动作大部是一伸一屈, 一上一下,起钻落翻。下肢动作则为一前一后,一虚一实的三体式步型。五 行拳为形意拳入门之锁匙,式简而意深,易学而难精。习者应通过五行拳的 习练,掌握孙式形意拳的基本规矩,为进一步修为打好基础。
五行奉奉式名称顺序
孙式形意於制孙式形意於制三体式劈拳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式第三式劈拳右式三体式劈拳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式第三式劈拳右式第四式劈拳左式 第五式劈拳回身 第六式劈拳收式 崩拳第一式预备式第四式劈拳左式 第五式劈拳回身 第六式劈拳收式 崩拳第一式预备式
孙式形意於制
孙式形意於制
三体式
劈拳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式
第三式劈拳右式
三体式
劈拳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式
第三式劈拳右式
第四式劈拳左式 第五式劈拳回身 第六式劈拳收式 崩拳
第一式预备式
第四式劈拳左式 第五式劈拳回身 第六式劈拳收式 崩拳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
起式
第二式
起式
第三式
崩拳右式
第三式
炮拳右式
第四式
崩拳左式
第四式
炮拳左式
第五式
崩拳回身
第五式
炮拳右式
第六式
崩拳右式
第六式
炮拳回身
第七式
收式
第七式
收式
钻拳
横拳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一式
预备式
第二式
起式
第二式
起式
第三式
钻拳右式
第三式
横拳右式
第四式
钻拳左式
第四式
横拳左式
第五式
钻拳回身
第五式
横拳右式
第六式
收式
第六式
横拳回身
炮拳
第七式
收式
第一式
预备式
五行事动作图解
三体式
三体式是孙式五行拳的起式动作,同时也是孙式形意拳的基本桩法,集 中体现了形意拳对身法的各项要求。孙禄堂先生称之为形意拳之母拳和形意 拳之总机关。并强调,万法皆出于三体式。
第三编刊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1第三编刊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1对何谓“三体”,孙禄堂先生曾有详细的论述,他指出,“三体者,天地人三才 之象也,在拳中为头、手、足是也。三体又各分为三节:腰为根节(在外为腰,在 内为丹田),脊背为中节(在外为脊背,在内为心),头为梢节(在外为头,在内为 泥丸);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三节之 中各有三节也。”明三体和三节,是为了明规矩。三体式明确规定了身体各个部 位在运动中的要求和规矩,是修习形意拳的“人道之门”。孙剑云先师曾强调, 练习三体式,要使周身上下内外筋骨肌肉,无一处不受到锻炼。此乃前辈们积 累的宝贵经验,后学者切勿轻视。要细心体会,悟通真谛,逐步提高,才能获得 健身功效与攻防技能。练三体式时,从预备式到定式,初习者必须按各个过程 动作的要领去做,才能使三体式动作完成得正确。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第三编刊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1
第三编刊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1
身体自然直立,两 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 于两腿外侧,手心向内, 两足跟并拢,两足尖成 90度分开,两眼平视前 方(图1、图1附)。要点:周身放松, 凝神定意。下颌微收, 头部虚领顶劲,口唇虚 合,舌顶上颗,呼吸自 然。此式又称无极式。动作一■:重心移右 腿,转身半面向右,移 动左足,脚尖向前,脚 跟靠住右脚内踝,两脚 尖成45度角(图2、图 2附)。动作二:两小臂从 身体两侧徐徐向前抬起, 两手心向下,抬至与胸 平时两手屈肘折腕里合, 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身体自然直立,两 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 于两腿外侧,手心向内, 两足跟并拢,两足尖成 90度分开,两眼平视前 方(图1、图1附)。要点:周身放松, 凝神定意。下颌微收, 头部虚领顶劲,口唇虚 合,舌顶上颗,呼吸自 然。此式又称无极式。动作一■:重心移右 腿,转身半面向右,移 动左足,脚尖向前,脚 跟靠住右脚内踝,两脚 尖成45度角(图2、图 2附)。动作二:两小臂从 身体两侧徐徐向前抬起, 两手心向下,抬至与胸 平时两手屈肘折腕里合, 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第一式预备式第一式预备式图1第二式三体式图1第二式三体式图2图2图1附图1附图2附图2附两手手指自然伸直,右手中指平直盖于左手食指之上;两肘靠肋,两肩松垂;
身体自然直立,两 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 于两腿外侧,手心向内, 两足跟并拢,两足尖成 90度分开,两眼平视前 方(图1、图1附)。
要点:周身放松, 凝神定意。下颌微收, 头部虚领顶劲,口唇虚 合,舌顶上颗,呼吸自 然。此式又称无极式。
动作一■:重心移右 腿,转身半面向右,移 动左足,脚尖向前,脚 跟靠住右脚内踝,两脚 尖成45度角(图2、图 2附)。
动作二:两小臂从 身体两侧徐徐向前抬起, 两手心向下,抬至与胸 平时两手屈肘折腕里合, 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身体自然直立,两 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 于两腿外侧,手心向内, 两足跟并拢,两足尖成 90度分开,两眼平视前 方(图1、图1附)。
要点:周身放松, 凝神定意。下颌微收, 头部虚领顶劲,口唇虚 合,舌顶上颗,呼吸自 然。此式又称无极式。
动作一■:重心移右 腿,转身半面向右,移 动左足,脚尖向前,脚 跟靠住右脚内踝,两脚 尖成45度角(图2、图 2附)。
动作二:两小臂从 身体两侧徐徐向前抬起, 两手心向下,抬至与胸 平时两手屈肘折腕里合, 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第一式预备式
第一式预备式
图1
第二式三体式
图1
第二式三体式
图2
图2
图1附
图1附
图2附
图2附
随两手上抬,身体微微下坐,两腿徐徐向下蹲曲(图3、图3附)。
孙式形意主制22孙式形意主制22要点:身体下坐时,注意头部虚领,塌腰,缩胯,身体正直不可歪斜, 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不可有丝毫努气。此式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 头四象之称。
孙式形意主制22
孙式形意主制22
鸡腿:两腿前虚后实,有似金鸡独立之势。
龙身:身体三折,如龙之盘叠曲折。
熊膀:项直肩圆,如熊之威严。
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势。
图3 图3附 图4
动作三:重心放右脚,左足直着向前迈出一步,顺直落地,两足间隔, 以两脚之长为度。两腿弯曲,重心仍在右脚,此谓单重。左腿膝盖与左脚跟 上下垂直,臀部与后脚跟上下垂直。随左足前迈,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 推,但不可过于伸直,肩至肘为一斜面,肘至腕为水平状,肘尖保持下垂。 左手五指张开,高于胸平,掌指向上,掌心向前,掌心内含,虎口圆撑,大 指横平,坐腕向外撑,食指尖与鼻尖和左足大指尖前后上下对齐(此谓三尖 相对)。在左手前推的同时右手向回拉,两手有如撕棉之意,右手回拉至小腹 处,虎口撑圆,大拇指根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掌心向前。眼平视左手食 指稍。整个动作要做到左足迈出落地与左手伸出、右手拉回同步,齐起齐落, 手到脚到(图4)。
身体各部要做到:上体正直,不前俯后仰,左斜右歪;头部虚领顶劲, 下颌微收,颈要竖直,面部自然放松,口唇微闭,牙齿轻扣,舌抵上停,以 鼻呼吸;两肩放松,肩窝微微向后缩劲,腰部塌住,有下坐之意,两胯根向 后抽劲;两肘有向下垂之意,后肘弯要圆如半月,两膝有内扣之意,前腿暗 含向后的夺劲,后腿暗含向前向上的蹬劲,两脚跟暗含向外的拧劲。各项要 求均不得使用拙力。
第三编孙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3第三编孙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3要点:三体式桩是孙式形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先师孙剑云曾言,习形 意拳者要知“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 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外面形式之顺,则 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则内中意气之中。因此欲求拳术中和之道, 须从三体式桩法人手,刻苦习练,认真体会,方能有得。昔完县人齐公博 (1875 -1960),自幼嗜武,虽屡投名师,习武有年,然由于悟性欠佳,一无 所成。后拜师孙禄堂先生,先生乃命其从三体式入手,专修此桩达三年之久,
齐功力大增,气质亦发生变化,先生始授其拳法。后齐公博成为孙禄堂先生 弟子中的佼佼者,曾随孙禄堂先生任教于江苏国术馆。此事亦被武林传为佳 话,故有“入门先站三年桩”之说。
第三编孙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3
第三编孙式形意拳五行拳传统套路动作图解23
关于三体式桩,孙禄堂先生曾有一段名言,他指出:“世间练拳者多如牛 毛,为何成道者却少如麟角呢?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内劲究竟是 什么,却只在形象处猜想,有的以为心中努力,有的以为腹中运气,这种错误不 胜枚举。其实都是抛砖弄瓦,以假乱真。这三体式则是形意拳的基础,只有日 日练习,持之以恒,由微而著。此中绝无捷径,也难取巧。”据先师讲,孙禄堂先 生当年对前来求学形意拳的,都严格要求他们认真练习三体式桩法。
三体式作为桩法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周身放松,呼吸自然,凝神定意。 站桩时间长短可根据自身体力,逐步延长。习练时可左右式互换。
浏览1,2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