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剑


四、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孙氏太极拳剑





孙氏太极拳最基本的特点是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 之真髓,一以贯之,纯以神行。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九要”以 求阴阳互济“内外中和”为基础,在身体运作的变化过程中,通 过“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以求动中之静 之妙和起钻落翻之势。在身体运作的每一时刻,通过形意之桩步 以求内外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 与膝合、手与足合),从而蕴育至大至刚、一触即发之本能。因此, 身体运作要松柔协调之至,所谓极尽柔顺。非如此,不能得中和 之妙。身体移动之水平方向,要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 无此一 “跟”、一 “撤”,则难以极尽动中求静之灵。身体移动之 垂直方向,要上下无起伏,如水漂落叶,即不偏不倚,不上不下, 迈步如槐虫,跟步如扛物。非如此,不能将形意之桩步寓于动步 之中,极尽一触即发之本能。此外,转身必以开合相接。于体言 之,由此可启发各式中之圆研开合之理,从中体验内气之上升下 降,劲意之起落鼓荡。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周身无处不开 合。于用言之,则由转身之始,内气下行,在外为合,合中寓开, 蓄势待机,不予敌可乘之机。并又于圆研之中,开中寓合,蕴以太 极之阴阳互济,变化无方之妙。故转身以开合相接,其意深焉。孙 氏太极行拳之内意要不尚血气,纯任自然,重在养神,专注于一, 以求神气合一,内劲中生。先父孙禄堂云:“拳术一道,首重中和, 中和之外,无元妙也,'故以上所述各项特点及要求,其核心不过 是“中和”二字而已。此即孙氏太极拳之基本特点。需要说明的 是,内劲者生于中和,而中和源于身体内外系统之和合。于内,则 生于五脏之相和,行于经络之畅通。于外,则生于身体运作之中 而不倚,动而若静,协调一家,行于起钻落翻之循环鼓荡。然而 内外和合,则需得其契,不得其契则内外不能相合,内外不合,则 内劲难成。其契为何?内外八卦(即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耳。故 内外相合方可称拳,练拳即修为内劲。孙氏太极拳乃是依易学,参 丹经,基于先后天八卦相合之理所创之拳,故能使人内外和合于 一,培养一派中和之气——至纯至善之内劲。此即孙氏太极拳特 点之基础。关于“先后天八卦内外相合之理,”先父在《八卦拳 学》一书中已有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孙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



孙氏太极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孙氏太 极拳遵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从无为而始以达致无不为。具体地说, 就是通过恬淡虚无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得初步的心理稳态(即一种 寡欲、无欲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孙氏太极拳的锻炼达致生 理机能稳态水平的提高。最后,由于心理稳态与生理稳态之间的 相互启发,环循共进,达致人之心理、生理适应机能的双重完善, 即所谓完善人之身心、变换人之气质的最终目标。所谓技击,不 过是人与入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当人之身心的适应能力渐躁完 善时,自然能适应这种相互作用,故能产生“不求胜于人,而神 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这种能力.因此孙氏太极拳是通过提高人 体身心系统的稳态水平来渐臻完善人体身心系统的适应能力的。 当人之身心真正能达到恬淡虚无—— 无欲这种自然状态时,人体 系统的稳态则与宇宙场之基本稳态同一,从而导致人之身心的适 应能力达致完善。孙禄堂先父所讲的“与天地并立,与太虚同 体”,就是此等境界。此时则拳与道合,无为无不为,这就是孙氏 太极拳修为的机理。





浏览5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