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太极拳文集


十八、二起脚|沈寿-太极拳文集





①接上一分式。身体重心全部前移于右腿;左腿向前 (西)上踢起,左脚脚面绷平;同时,右臂内旋,右拳变掌, 掌心向下,向前上方以掌背挥出;左掌相应地以掌心拍打右掌 背。眼向前(西)方平视,眼神兼顾双掌拍击和左脚踢起(图 107 )□



②上动不停。左脚就地落下,身体重心全部移向左腿,右腿 向前(西)方踢起,并以右掌拍击右脚背;左掌置于身体左侧偏 后些,以称其势,左掌掌心向左(南),指尖向上。眼向前(西)



392392方平视,眼神关顾右掌拍击右脚背(图108 )o






392



392



【要点】



左脚踢起,实际上是一种诱敌避让的向上摆踢动作,所以不 须踢得太高。当对方向我右前避让闪躲时,正好中了我第二次起 脚——右踢脚。拍手背和拍脚背都不必太响,因为太极拳强调取 法自然,动作柔和,因而它与长拳的二起脚——箭弹腿的具体要 求是有所不同的。左脚上摆,这原本也是为右脚踢出起到一个助 跳的作用,但如今太极拳不做腾空跳跃,所以,无论上摆或踢脚 动作,都可做得从容不迫。同时,要注意立身中正安舒,动作连 贯圆满。



其实,第十二式“拍脚”,原本也是从“二起脚”衍化派生 的。因此,两者在右拍脚中,有其相同的动作和一致的要求,请 注意参阅。




第十八式打虎势



【释名】



其姿势如武松打虎,故名。从外形看,仿佛是双拳环击,但 实际用法是下采上打。所以,凡左拳在上、出左弓步为左打虎 势;凡右拳在上、出右弓步为右打虎势。



本式全称为“左右打虎势”,分为左、右两个分式,但实际 练习次序是先右后左的。



1
艮3931
艮393(1)右打虎势



1




393



1




393



①接上式。右腿渐渐下落,



左腿相应地稍屈膝下蹲,身体向 .



右转,面向右前斜方(西北角), ,



右脚随即向西北迈出一步,先以 脚跟着地;同时,两臂外旋,两 掌随两臂屈肘沉落,并开始变掌 S



为拳;左拳在上而偏外,拳心朝 里,与左胸相对;右拳在下而偏 内,拳心也朝里,与右小腹相对



(图 109 )。 、■一



②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



图109



右转,重心前移;右脚全脚踏 国



实,右腿前弓,左腿蹬伸,成 斜向的右弓步;同时,随着向右转体和上体前移,左拳内收和 沉落在上腹前,拳心向里,拳眼斜向上;右拳自下经右后、向 上、向左、向前(西北)上方弧形地环击,约划了半个圆圈; 划圈时,右臂先外旋,后内旋,翻转右腕使拳心向外,放在右 额前上方,拳眼斜向左下,与在下面的左拳拳眼遥相对应。眼 随手转,手眼相随,眼神先顾及右拳环击,继而两眼向前(西










图110 图111



北)方平视(图110)o



394394③上动不停。上体向左转侧约90。,成横裆步,面部也由西 北斜方转向西南斜方;两脚不动;两拳随上体左转,由西北方平 移至西南方(实际上是上体旋转带动两臂移位所致)。眼向前 (西南)方平视(图111)。



394



394



【要点】



由“二起脚”收回右脚的同时,左腿要屈膝略为下蹲,然后 随转身向西北角迈出右脚。这样“以实脚送虚脚”,迈步就轻灵 而沉着,不会有重滞不稳等弊病。



右打虎势与左打虎势各走两个斜方,而不走正方向:右打虎 势由西北落脚,向左转体至西南斜方;左打虎势则由东南落脚, 向右转体至西南斜方。动作务须上下相随,一气贯串。两臂回环 划弧时,弧线要走得圆活,不可出现棱角。定势时,两臂也要圆 撑如弓,做到“搠劲不丢”,劲曲蓄而有余。



两手下采上打的握拳过程,要由虚到实,虚实分清。但虚不 是空虚乏劲,实不是呆实握死。而要虚中有实,柔中寓刚;实中 有虚,刚中寓柔。定势时,在上面的一拳高举于额角前上方,其




拳轮稍高于头顶。在下面的一 拳放在上腹的上部外侧,不可 贴住或太贴近上腹,拳与身体 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对方 乘隙侵进。








浏览38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