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以来,太极拳呈现出空前蓬勃的发展,这与国家领 导人的倡导,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例如:在1956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 就把太极拳列为“重点发展的武术项目之一”。同时,组织了专门小 组,“采用杨澄甫的架子,去掉其中过多的重复姿势”,编成“简化 太极拳”(24式);继而又“在总结编写'简化太极拳’的经验的 基础上,修订补充了原有太极拳单练套路和双人推手;精简改编了 原有‘太极剑';选辑了有关太极拳的理论和传统的理论资料”。①
301301上述“原有太极拳单练套路和双人推手”,以及“原有太极 剑”,都是指当时在国内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杨式太极拳、杨式 推手和杨式太极剑。因此,不论是采用杨澄甫架式的“简化太极 拳”(24式),还是经过整理编排后的88式太极拳,都仍属于 杨式太极拳的范畴。而国家各级体育部门对24式和88式太极拳 的推广普及,曾经是不遗余力的。这也为整个太极拳的普及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01
301
20世纪70年代,国家体委运动司又组织了编写小组,在24 式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编写了 “48式太极拳"。“’48式太极 拳’在动作数量上,比‘简化太极拳’约增加了一倍,打一套拳 的时间为8~10分钟;难度和运动量都相应地有所提高;在拳路
①以上引文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武术科编《太极拳运动》一 书之第14页和第1页,1962年1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风格和内容编排上也有一定的发展”。①
迨至20世纪8。年代,中国武术研究院进而组织了 “四式太 极拳竞赛套路”编写小组。所谓“四式”是指杨式、陈式、吴 式、孙式太极拳。在竞赛套路编成后,又组织了技术审核组,邀 请太极拳名家进行审核,最后,由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公布;汇 编成书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
302302由此说明,“48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也 都是对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换句话说,这是为 了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适应人们不同的需要,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 基础上创编发展而成的。从而进一步说明,传统的杨式太极拳, 虽然是在杨澄甫手里最后定谱的,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并未终 止,而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总的来说,这是有利于增 强人民体质、弘扬祖国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以及扩大杨式太极 拳的交流、比赛和走向世界的。
302
302
事实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发展,如今太极拳已经逐渐走 向世界,其开展面远比50年前要广泛得多了。
现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 迁,以及各种观念的更新,从而促使杨式太极拳也在不断地迎接新 的挑战,以求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科学合理地发挥其 养生保健和体育医疗等方面的作用,为造福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式太极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创始迄今,虽已有150余 年的历史,但它比起我国许许多多古老的拳术,还是比较年轻 的。然而在这一个半世纪里,其发展之快,开展面之广,却是中 国武术史上所罕见的。由于杨式太极拳历代传人和广大太极拳爱 好者持久不懈的共同努力,因此,杨式太极拳成为国际性的体育 项目是迟早会实现的。
①见《四十八式太极拳》之“前言”,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
第三章杨式太极基
的基本皋式
第一节直系传递线路
303303笔者所传习的杨式太极拳,系傅钟文老师所亲授。
303
303
傅钟文(1903或1994),号小诗,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南街 人。少年时即开始在故乡学练杨式太极拳,1921年到上海谋生。 1925年参加上海精武体育会,曾学练了著名的精武潭腿。1927 年,杨澄甫先生由北京南下,在上海教拳时,傅钟文得以常随杨 澄甫老师左右学艺。由于福钟文悉心求艺,勤恳好学,并能尊师 重道,因此,备受老师器重和信任,终于尽得杨式太极拳之真传。
1936年杨澄甫病逝后,傅钟文独自授拳于上海,并于1944 年创立“上海永年太极拳社”。自此后整整半个多世纪,他一直 以推广普及和弘扬杨式太极拳为己任。1958年,上海市武术队 成立时,他被聘为太极拳教练员,曾经培养了一批太极拳优秀选 手,多次夺得全国太极拳比赛的冠军。1979年,他被推选为上 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他在暮年,依旧频繁地参加太极拳普及、 提高和交流活动,尤其是关切国际太极拳术的交流和发展。他以 耄耋高龄,先后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 士、美国等地游历和讲学,促进了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为太极
①傅钟文老师的诞生年代,据其生前自述是1908或1907年生。1994年逝世时, 由其家属宣布订正为1903年出生,享寿92虚岁。
拳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傅钟文老师的传世著作有《太极刀》《杨式太极拳》和《杨 式太极拳教法练法》。其中《杨式太极拳》一书,已被译成英、 法、日、德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由于杨式太极拳自创始至今,不过150余年历史,因而传统' 杨式太极拳的渊源与传递线路是十分清晰的。例如:从杨禄禅到 笔者的直系传递线路应为:
杨棣禅->杨健侯f杨澄甫―傅钟文f沈寿
浏览3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