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太极拳文集


四、文而兼武|沈寿-太极拳文集





古今很多著名人物都曾认为:要使中华民族的国力强盛,及 在各项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振兴武风,使人们能文能武。



在古代,不但武人习剑,而且文人也多有爱好剑术的。《体 育之研究》说:“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



216216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 '文武缺一岂道乎?’……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体育之 研究》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一篇著作,原发表在1917年 《新青年》杂志上,署名“二十八画生”。颜、李是清代著名学 者,属同一学派,世称“颜李学派”。两人皆通六艺,主张研究 学问结合实践,并主张“文而兼武”。但远在先秦时代,文人习 剑就蔚然成风了。如子路雄冠,饶有武勇;毛遂按剑,叱楚王于 庭;冯骥弹铁而歌等等故事不胜枚举,说明文人很早就与宝剑结 下了不解之缘。屈原《离骚?九章?涉江》说:“余幼好此奇服 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铁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东汉王 逸注:“长铁,剑名也。其所握长剑J,楚人名曰‘长锲’也。言 己内修忠信之志,外带长利之剑,毓崔嵬之冠,其高切青云也。” 陆离,指人在行进时,佩剑一高一低的动态。崔嵬,高貌。楚人 称剑为“铁”,可能是古义。与本文所引《刀剑录》“孔甲在位 ……采牛首山铁铸剑,名曰’夹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晋?司马 彪等人释锲为“剑把也”。《文选》注:“铁,刀身剑锋也。” 清?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说:“铁为剑室,故称长铁,剑把 安得称为长乎?”按:剑室,即剑鞘。《方言》:“佥哨U,自河而 西,燕、赵之间谓之‘室‘;自关而东,或谓之‘廓‘,或谓之 ‘削’;自关而西,谓之‘碑戴震疏证:“削,亦作鞘。”按 《集韵》:“鞘,亦作鞘、削、酸。今通作‘鞘从这里也可以 看出,由于各地方言不同,后人诠释不同,以致同一 “铁”字, 就衍变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了。但笔者认为,古人所说“铁,夹 也”,这是不会错的。而最早称剑为“夹工可能是据冶金铸剑的 原始工艺来命名的,即泛指全剑而已;而“剑”字的产生,可能 晚于“夹”字。因为原始的剑,是不会有很多附件的;剑格、剑 室和木夹式剑把等等都只能是逐步发展而来的。而后人据已发展 的实物因形训诂,于是就从“夹” “铁”二字衍生出许多不同的 含义。以致时到今日,也就只能因文解字了。






216



216





浏览2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