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放密诀》一文作者李经纶( 1832T892),字亦畲,河北永 年县人。永年是清代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1799~1872)和武 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的故乡,也就是杨式和武式 太极拳的发祥地。而且武禹襄原来就是从学于杨禄禅的,后至河南 温县赵堡镇,又从陈青萍学习了陈式新架太极拳,此后融会贯通而 自成一派。因此,陈、杨、武式太极拳之间,不但存在着一脉相传 的渊源关系,而且其传递关系是十分亲近的。就其架式来说,虽有 大、小与新、老架之分,但若探究其拳理,却是全然相结合的。
李经纶是武禹襄的外甥,他是咸丰元年辛亥岁(1851)贡 生,于同治元年( 1862)举孝廉。一生中当过巡检(清代治理县 辖边远市镇或关隘的小官)、商人和种痘医生,而并非职业拳师。 咸丰三年( 1853),当他22岁(虚岁,下同)时,方从其舅父武 禹襄学拳。学成后勤奋锻炼实践数十年,到老不辍。经纶的身材 矮小,但功成后与人比手,却能使对方腾空而出。他生平撰写了
《五字诀》《撒放密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有关阐发太极 拳诀要的文章,并绘有《左右虚实图解》的示意图。此外,他在 18797881年,曾以工楷辑钞《太极拳谱》三本传世,被后世奉 为太极拳经典著作。
经纶的学生有郝和(字为真,1849~1920)、葛福来等数人。 近世的武式太极拳,实有赖于郝和、郝文桂(字月如,1877~ 1935)、郝少如(19087983)等祖孙三代的广为传授,故旧时也 称武式太极拳为“郝架太极拳"。形意、八卦拳家孙禄堂(1861~ 1932)之太极拳,原也得自郝和的传授;后孙禄堂又融入其原习 的形意、八卦拳之理法,始自成一家,被后学奉为孙式太极拳这 一学派的创始人了。从上述师承关系,就足以看出:在太极拳的 历史上,李经纶不失为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175175二、《撒放密诀》的著作年代
175
175
李经纶传世的几篇文章,是连同王宗岳、武禹襄的数篇太极 拳论著一起辑钞在《太极拳谱》内的。其中有《太极拳小序》一 篇,实为《五字诀》的序文。该序文的篇末叙及:“予自咸丰癸 丑( 1853),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 余力。奈予质最鲁,二十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 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 云。”这说明《五字诀》大约是他在45岁(1876)前后写就的。 《撒放密诀》则是继《五字诀》之后撰写定稿的,这从《撒放密 诀》的四句原注中各有“灵、敛、静、整”四字就可看出。《五 字诀》的第五字——“聚”,未列入《撒放密诀》的注文内,那是 因为“聚”字属“五字”的总体,如《五字诀》说:“上四者俱 备,总归神聚。”又因为《撒放密诀》是“四字秘诀”,当他用四 句七言歌诀来阐释这“擎、引、松、放”四字时,犹感语之不 详,便从《五字诀》中各取一字,作为注文,并在跋文中记有
1
“精神不团聚者不能”等语,这正是《五字诀》中“聚”字的概 括之意了。窃,此处系谦词,即私自、个人的意思。
至于李经纶的其余各篇文章,至迟写成于第一本《太极拳 谱》辑钞成书之前,即不迟于光绪五年己卯岁( 1879)。而马印 书(即马同文,经纶之姨甥)钞本中《太极小序》篇末的纪年作 “丁卯”( 1867),与序文中“自咸丰癸丑( 1853 ),……二十余 年来……”等语不合,明显地是刊刻差讹所致。总而言之,上述 经纶传世的作品,距今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浏览4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