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少林拳


九、由隋至今屡毁兵燹|少林寺与少林拳





古老的少林寺曾经数次毁于兵燹。隋炀帝大业年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少林寺因领地有超经济剥削成为起义军的进攻对象。寺院组织了武装同起义军打扎抗拒激怒了革命者燃起燎原大火把寺院焚毁只弱下一个孤零的石塔。元末又被焚毁一次。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一九二八年的樊冯战争中又发生一次火烧少林寺。当时建国军樊钟秀和国民军石友三在谈地激战。樊曾以少林寺为司令部。三月十五日石军攻占寺院以寺僧依樊参战为理由先纵火樊毁法堂次日又把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等多处尽付一炬千年古刹化为焦土。时人叹为浩劫!



另有陶成章教会源流考说少林为明室故老逋逃之渊薮。至清康、乾间已渐为人所闻知试观少林之两次焚毁僧徒死者数百人据查康、雍、乾三朝不仅没有以火焚寺反而敕修这座名刹。上述清朝二次焚寺之说恐是洪门和说部的假托附会。



清廷怕变迫害少林



清廷虽然没有焚寺但对民间习武怕得要死。他们屡次



下谕各省督抚转饬地方将拳棒一事严行禁止演弄拳棒照违制律杖一百加枷号两个月那时练武的人如果不转入地下就要遭受迫害。例如反清义士侠客甘凤池、冯克善等都没能够逃出魔掌。在民间传说中独有侠女吕四娘因国难家仇成功地刺杀了雍正皇帝。这虽只是传说但是人们都清楚雍正死得突然而离奇连同入承大统至今仍有人把它与顺治出家、太后下嫁并列为清官几大疑案。



最近少林寺重新修缮完毕已经向国内外人士开放。不久前接待了日本少林寺拳法参观团。



(原载香港武林周报1980年5月22日第十一版)



少林武术简介



河南省登封县体育运动委员会



少林武术是我国古老的著名武术流派之一。它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的风格套路繁多利于实战的特色在武术界独创一家在国内外久享盛名。



少林寺和少林拳的来历



少林寺建于南北朝北魏时代(公元495年),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县中岳嵩山秀丽的五乳峰雄居其后巍峨的少室山端护寺前。古代的少室山林木茂盛少林寺因此得名。



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僧达摩来中国少林寺传授佛教禅宗。他主张静坐修心在五乳峰下的一个天然石洞中(原名蚩尤洞今名达摩洞)面壁九年寂坐参悟。由于长期静坐精神狗肉体都不免困倦而且他居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受到毒蛇禽兽的威胁因而他根据山林中虎跃、狼攀、鸟飞、虫爬之动作并效法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锻炼身体的各种活动伸筋舒骨使气血畅通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初创了简单的体操活动作为健身术来砒练称不上什么拳术有时也练几手方便铲、棍、棒、手杖护身后人称为达摩铲、杖等器械名称(注意达摩提倡的是健身术而不是武术——编者九但少林拳的实际成长和壮



大是经过历代僧众结合古代民间流传的健身术和技击术经过长期的研练不断的充实和提高日积月累才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少林拳0



少林拳的风格和特点



少林拳之所以能够千年流传为人敬仰虽受一些神话传奇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为本身的功夫过硬风格独特。它独具一格的根本之处就是立足于实战它的套路结构招招势势的编排演练的方法都是从实战出发。一招一势非打即防不练花架子具有许多自卫的特色。



少林拳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演练场地的大小不受限制。在实战中不管地方怎样狭小都能发挥出武艺本身的威力。少林拳的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它的特点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它的套路是结构紧凑节奏鲜明动作朴实健壮敏捷力量运用灵活而有弹性。表现的形式是起横落顺进退均在一个线上(即拳打一条线)。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为鹄以审敌势,身法着重掌握重心起落进退灵活无滞不致于失去平衡,步法轻灵稳固。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是内静外猛所谓守之如处女、犯之如猛虎。并善于采用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佯攻而实退视退而实进虚实兼用刚柔相济。



其歌一云



眼法到处周身遂起落进退一气摧手眼身步协调用一气呵成显神威




棍、六合棍、五虎群羊棍等。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枪之说。棍枪的不同点是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揭劈之神速。故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铜棍讲一揭一劈全身着力近世善眉棍者谓棍长不过眉身步要相随虎口对虎口上下任翻飞。歌云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参互就一揭一劈力贯注步步向前无人敌。沧重则抖花与搭刺棍重则摔打与扫劈。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古善用棍者李闯王的先锋高杰手持钢棍六十斤舞动如飞文天祥用镇铁棍六斤宋太祖执盘龙棍而定天下紧那罗王以烧火棍威镇少





浏览7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