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器的造型,已摆脱了商周铜器那种庄严、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比 较灵便、轻巧,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与此相对应,纹饰相当简素,除了少数 弦纹和铺首以外,各种容器往往素面无纹。但另一方面,在铜器上壅金、鎏银以 及用金银、玻璃、宝石之类镶嵌花纹的技术则相当发达。满城汉墓出土的“楚大 官糟钟”、“错金银鸟篆纹壶”、“长信宫灯\ "错金博山炉”;徐州汉墓出土的鎏金 铜砚盒和故宫博物馆所藏的建武二十一年(45)铭鎏金铜酒尊等,代表了这种工 艺的最高水平。此外,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出土的铜器,多有用细线镂 刻花纹的,纹样有各种鸟兽及几何图案等,非常细致、流畅。
从已知的汉代铜器来看,其装饰工艺主要有鎏金、错金银、鎏刻等技法。
2. 工官、作坊和铜矿
在当时的都城长安、洛阳负责制造御用和官用铜器的工官,是少府的属官尚 方令丞和考工令丞,后者东汉时属太仆。根据铜器的铭文,尚方分左、中、右三 部分。中上方所制器物有鼎、锤、壶、^斗、灯等,种类最多。弩机则为中、左、 右三尚方所共制。考工所制铜器有鼎、锤、铳、灯、弩机等,与中尚方相似。但 铜镜都为尚方所制,不属考工的制品。度量衡器的制作,多由大司农主管。汉王 朝政府在丹阳郡和河东郡设铜官,其产品除供官用外,也作为商品出售。蜀郡和 广汉郡的工官,除以制作漆器而闻名以外,也制作铜器。前述有建武二十一年纪 年铭的铜酒尊为蜀郡工官所造,其铭文说明制作铜器的工匠按职务不同可分为“铜 涂工”、“雕工”、糠(炼)工”和“造工”等。
私营的铜器作坊也很多,其产品有时在铭文中标明价格。满城汉墓出土的一 件铜铉和一件铜狷分别在铭文中记明购自洛阳和河东,后者买价为840钱。
汉代开发的铜矿甚多。据文献记载,并参照铜器上的铭文,当时著名的铜矿 有丹阳郡的丹阳、蜀郡的严道、犍为郡①的堂狼②和犍为属国(东汉时期分犍为郡 南境置犍为属国都尉)的朱提(今云南昭通)、越番郡③的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 和青蛉(今云南大姚县)等处。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寿王坟和山西省运城县的洞沟 分别勘察到西汉前期和东汉后期的铜矿遗址,发现了铜井、冶炼工场的遗迹和铜锭。
浏览4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