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由基,姬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东周楚国(今湖北荆 门)人,《战国策酒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 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 就足以制胜了。据《吕氏春秋?精通》记载:“养由基射兜,中石,矢乃饮羽, 诚乎乎。”
《史记》载:“楚王猎于荆山,山上有通臂猿,善能接矢。楚兵围之数 重,王命左右发矢,俱为猿所接。乃召养繇基。猿闻繇基之名,即便啼号。 及繇基到,一发而中猿心。其为春秋第一射手,名不虚传矣。”
《左传》《东周列国志》等书,都谈到养由基这个人。京、汉剧传统戏 《清河桥比箭》,演的就是他善射的故事。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 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 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反。于 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出征陆浑戎时, 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 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 “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舄贾,遂居烝野,之后 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 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 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 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庭从楚庄王 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 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 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 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尬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 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在野史上斗越椒的死更富有传奇性, 养由基隔河向他挑战,要与他比箭,约定每人射三箭。斗越椒见养由基神 态安然,心中有些惶惑不安,要求由自己先射三箭,养由基答应了。双方 立在河边的石柱上,斗越椒射出第一箭时,养由基以弓拨箭,箭落于 水,斗越椒就说第二箭不许拨。第二箭射至,养由基将身体向后仰,箭 从腹部之上飞过,斗越椒又说不许躲闪,养由基也答应了。第三箭射 至,养由基不躲不闪,张开了 口,用牙齿将箭头咬住。这时楚军大声欢 呼,养由基徐徐张弓,箭并未上弦,轻扣弓弦斗越椒连忙躲闪。接着养由 基又扣动弓弦,斗越椒又躲了一次。斗越椒刚站起身准备说话,养由基一 箭射到,要了他的性命。按野史记载,养由基不仅精于射,而且善察对手 的心理。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后,吴国乘机进犯楚国东部边境。养由基 虽然年事已高,仍及时奔赴前线,大败吴军于庸浦(今安徽无为县地)。楚 康王二年养由基被任为宫厩尹,直至老去。
死因有待考证,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上写养由基死于吴军乱箭之 下,不知所据何本。
三志在吞敌士卒强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乘坐战车到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 师,亲自指挥,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 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 国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楚庄王经平定内乱与灭庸后,统治已趋稳定,遂萌北上图霸之志。中 原诸侯仍以晋国实力最强,楚庄王西抑秦国东制齐国,秦、齐虽强却仍非 晋之对手。时晋灵公也已亲政,然大权却依旧把持于赵盾(赵宣子)手中。 灵公渐长,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故国内统治既不稳定,国外威 信也日益下降,更与权臣赵盾矛盾异常突出,势同水火。这就为楚庄王北 上提供了有利时机。
公元前607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 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至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 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 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 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 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 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o……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 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 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
楚庄王时期,楚国在军事力量上已足以与中原各国相抗衡,这与楚 庄王对军队训练的重视和对武士的礼遇有关。在军事训练上,楚庄王接 受孙叔敖的建议,既学习中原列阵而战的车战之术,也根据楚地的民风 民情,训练楚军各自为战的单兵作战能力o孙叔敖在训练军队时,首先强 调号令严整,其次强调将领和士兵的个人作战能力。在训练士兵中,通过 个人与个人、队列与队列的对抗,分别予以奖励和惩罚,造成了“勇者求 强,弱者求立”的竞争局面。从晋楚邺之战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楚兵单兵 格斗能力在三晋武士之上O
楚庄王对武士礼遇非常,且赏罚严明。在“摘缨会”中,庄王令自己的 宠妃给立功的将士敬酒,一将领趁狂风骤起、灯火熄灭之际,抓住宠妃的 手。宠妃趁机摘掉了将领的帽缨,并向庄王禀报此事。庄王趁尚未点灯之 时,命所有将领摘掉帽缨,掩盖了此事。后来这位将领为报庄王不追究之 恩,屡立战功而不愿受赏。庄王这样做是对武士的笼络。
浏览4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