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 技。它刀身修长,共五尺,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且可单、 双手变换使用,临阵杀敌,威力极大。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 重要历史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到:“苗刀用以冲峰陷阵,杀 敌致果,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迨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 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前中 央国术馆教授郭长生系刘教习(刘玉春秘授),故其技之玄奥,亦 独冠侪辈云。”
中国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刀法 凌厉,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实战性与锻炼价值。近代武 术大师刘玉春及其徒中央国术馆苗刀教授郭长生(郭燕子)对苗 刀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苗刀中揉进了通臂拳先 进步法和劈挂拳腰法以后,苗刀更显势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厉, 步法疾速灵活多变,连击性更为突出,实战威力更大。
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认为:苗刀是东方刀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既可当枪使,又可当刀 用,单刀执柄,能放长击远,双手握把便于发挥腰臂力量,实战威 力无穷,故将苗刀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课之一。特聘沧州郭长生 (郭燕子)为中央国术馆一级教授。
历史流传下来的苗刀,多系一步一势的基本刀法,不精熟 者,便不能领悟其中奥秘。郭长生在中央国术馆将一路苗刀之精 华,揉进了劈挂拳的步法、腰法编创了二路苗刀。
现将二路苗刀编入《劈挂拳》一书内,作为劈挂拳系列套路 之短兵器械套路,一定能得到广大习练者之欢迎。
(一)苗刀的源流
苗刀,古称单刀或长刀。因刀形是条形长刀和以双手握刀为 主,后世武艺家们为了区别一般的单手刀,习称苗刀。
历史上的苗刀,有势,有法,而无名。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 新都程宗猷(字冲斗)为使这一珍品便于记忆,流传久远,便依 势,取象,撰其名,法其势,著成了《单刀法选,为后人留下了宝 贵的武术史料。
清初,武艺家吴殳,对此刀又作了一番研究和整理,他以左 右撩刀为基础,吸收了“渔阳老人”剑法中“砍削粘杆”的要法,编 写了双手刀《十八势》和《单刀图说
清末河北连镇杨氏(其名不详)于东北得此刀法,后传桑园 镇谢晋汾(字海秋),谢又传当时闻名南北的著名武术家刘玉春 (河北独流人),河北郭长生(字恩普)得刘玉春通臂、劈挂、苗刀 的真传。苗刀原只有一路,郭长生集前人苗刀之精华,揉进了通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臂二十四式的疾绞连环步,创编了二路苗刀,此外还创编了苗刀 进枪等器械对练套路,使苗刀的技艺水平和实战威力大大提高 了一步。
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
(二)苗刀的部位名称、规格和基本握法
1 .苗刀的部位名称(图6-1)
2 图6-1.苗刀的规格标准
图6-1
苗刀全长5尺,刀身长3尺8寸,刀柄长1尺2寸,刀宽1 寸2分,护手呈圆形或椭圆形。
3 .苗刀的基本提法
(1)抱刀:左手拇指和虎口压住刀盘,食指和中指挟住刀柄, 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刀盘,刀背贴靠前臂(图6-2)。
(2)握刀:
①单手握刀:五指握刀柄,虎口靠护手,刀脊必须与虎口相 对(图6-3)。
.②双手握刀: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前部,虎口靠护手,另一手 五指握柄的后部(图6-4)。
浏览2,0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