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揩 横采也难敌。钩搠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 败,引诱回冲致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 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 腿。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 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 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于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拳经》 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 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三)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解 顾留馨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的山西人(故称山右)。1792年他在河 南洛阳教书,1795年在河南开封教书。他的武术著作有《太极 拳论》一篇,解释长拳和十三势内容的残稿一篇,修订了《打手 歌》一篇和《阴符枪谱》,共四种。
《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解释“十三势”以八卦、五 行立说;《阴符枪谱》以阴符立说。阴指暗,符指合,故阴符意 为“静处为阴动则符”,正如阴符枪法的原则“静如处女,动如 脱兔”。
王宗岳少年时读过经史,也读过《内经》《道德经》及兵法 等书,兼通击刺之术(击剑、刺枪),枪法最精。
《太极拳论》实际上是概括性很强的总结推手经验的论文,
359
炮捶
它所依据的理论是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阴阳学说,“一阴一阳之 谓道「以此作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就使太极拳在广泛流传中 不致练成刚拳、硬拳,也不致练成柔拳、软拳,而是大家公认的 有柔有刚、刚柔相济。这应该说是《太极拳论》的主要贡献。
下面,对《太极拳论》逐句逐段试作解释。
1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 初、太一也”(《易系辞》)。这是我国古代的天体演化论,把太 极形容为阴阳两气,混沌未分。也有人解释“太极”是屋中最高 处正梁的中心,意为最高、最中心的东西。
《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 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刚 柔相济的拳术。
“无极而生二周敦颐(1017-1073)所著《太极图说》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太极也, 太极本无极也J王宗岳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是根据《太 极图说》而立论的。
“阴阳之母也”意指阴阳两气包含在“太极”之中,所以说 “太极”是“阴阳之母工
2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元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元 体就起变化,分阴分阳,所以说太极生两仪,亦即“动之则分工 静时仍然是一个混元体,阴阳变化虽然相对静止,但阴阳的道理 完全具备,所以叫做“静之则合”。
360
整5;章_
上面五句话,讲的是太极拳的理论,下面就根据这种理论来 阐明太极拳推手的要领和方法。
太极拳创造于清初17世纪70年代,创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 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他写的太极拳的原始理论《拳经总歌》有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两句话,王宗岳据此进行 了发挥。
3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推手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屈伸进退,要随着对方的动作 而采取攻防动作,不可主观,不可盲动,要随对方的屈伸而屈 伸,人屈我伸,人伸我屈,要和对方的动作密切不离,不要过与 不及,要不顶不丢;对方进一寸,我退一寸;进一分,退一分。 退的少了成为“顶二退的多了成为“丢
“直来横去,横来直去”是武术各流派的共同经验。太极拳 推手还有形象上缠绕绞转的“黏随”特点,可练习皮肤触觉和内 体感觉,以利了解对方的动向、力点和快慢,作出判断来克制对 方。这比单凭目力来判断对方动向的拳种,多了一种侦察能 力——“听劲”。
4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推手时要放松,攻和防都如此,逐渐练出一股“柔劲”来。 刚劲好像一根硬木头,坚实但变化少。柔劲好比钢丝绳,变化 多。俗话说,软绳能捆硬柴。但从理论上讲,柔能克刚,刚也能 克柔。单纯的柔是不够用的,太极拳主张“柔中寓刚” “刚柔相 济”,黏与走都要以柔为主,柔久则刚在其中。人以刚来,我以 刚去对抗,这是两力相抗,不是“引进落空” “借力打人”的技 巧,而应该“人刚我柔”地把对方力量引开,使之落空不得力。
所以学太极拳推手一开始就要放松,心身都要放松。对方刚来, 我总是柔应,使对方不得力,有力无处用,这叫做“走化”,目 的是我走顺劲,造成有利于我的形势,使对方走背劲,造成不利 于对方的形势。当对方来劲被我走化形成背劲时,我即用黏劲加 力于其身手,使之陷入更不利的地位,从而无力反击。黏好像胶 水、生漆黏物一样,黏走相生,刚柔相济,这是推手的重要原 则。
“黏”这个字,是三百余年前俞大猷、戚继光等提出来的。 武术书上最初见于明朝俞大猷的《剑经》,在他的对打棍法(不 是套路的对打)中有时用黏字。到清初,太极拳推手就完全用黏 劲,于是“黏”的用途日广。练黏可使人的反应变快,触觉灵 敏,所以能做到随对方来劲黏走相生,克敌制胜。
浏览5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