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节鞭教程


一、第一章鞭的概述|九节鞭教程





【内容介绍】



本章节介绍了鞭的产生与发展的概况,并对鞭的内容、分类 以及鞭的技法特点进行了阐述。



鞭,古代兵器,武术短器械之一。有硬鞭和软鞭两种。硬鞭 一端粗,一端细。粗端为鞭樽,是握柄,亦称樽柄,其前有护 手。细端为梢,即鞭尾,亦可用作握柄,称为梢柄。鞭身凸起节 数不等,凸起程度不同。竹节鞭一般为3节(不算樽柄),节较 长而凸较高;虎尾鞭节较短而凸较低,上有虎尾斑纹。鞭长一般 为1米,也有L4米的。硬鞭一般以纯钢或铜制成,如十三节 “水磨钢鞭”,除柄外有13节,长约1米,柄粗约4厘米,鞭身 有13个方形疙瘩,鞭头稍细,有钝尖,鞭有坚木或铁制柄,鞭 头、鞭尾皆可握,能两头使用。现代武术器械的硬鞭,多以坚木 制成。其基本技法有:架、格、挡、摔、砸、截、戳、盘、扫、 搅、扳、捆、削、刺、撩、剪、括、旋、拔、盖、掣、攒、撑 等。主要套路有:金家鞭、尉迟鞭、太师鞭、子胥鞭、黑虎鞭、 滚龙鞭、十三莲花鞭、桥梁救主鞭等。



软鞭泛指以环串连数节鞭体制成的一类软器械,由缥头、握 把、中间若干铁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用圆环相连,有七节、九 节、十三节之分。武术运动中以九节鞭为软鞭的代表器械。九节 鞭是以铁环串连九节金属短棍(包括一节鞭头,一节把柄)而 制成的软鞭(也有除把柄外为九节者)。各节间由三个铁环串



连,中环扣连于两节之节端圆孔 饰。近鞭头的饰环上缚有称为 节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 握把齐肩、鞭头自然下垂触地 为宜。握法有“阳把”和“阴 把”两种。握把手心朝上,鞭 身在拳眼部位下垂的为“阳 把”,反之为“阴把”。九节鞭 软硬兼施,可长可短,携带方 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 被列为索击暗器的一种。俗有: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 鞭一类的软钢鞭。软钢鞭是极连,中环扣连于两节之节端圆孔 饰。近鞭头的饰环上缚有称为 节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 握把齐肩、鞭头自然下垂触地 为宜。握法有“阳把”和“阴 把”两种。握把手心朝上,鞭 身在拳眼部位下垂的为“阳 把”,反之为“阴把”。九节鞭 软硬兼施,可长可短,携带方 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 被列为索击暗器的一种。俗有: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 鞭一类的软钢鞭。软钢鞭是极,其他两环挂于中环两侧作为装 '鞭彩”的彩绸(图1 -1)。九,其他两环挂于中环两侧作为装 '鞭彩”的彩绸(图1 -1)。九图1-1九节鞭图1-1九节鞭






连,中环扣连于两节之节端圆孔 饰。近鞭头的饰环上缚有称为 节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 握把齐肩、鞭头自然下垂触地 为宜。握法有“阳把”和“阴 把”两种。握把手心朝上,鞭 身在拳眼部位下垂的为“阳 把”,反之为“阴把”。九节鞭 软硬兼施,可长可短,携带方 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 被列为索击暗器的一种。俗有: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 鞭一类的软钢鞭。软钢鞭是极



连,中环扣连于两节之节端圆孔 饰。近鞭头的饰环上缚有称为 节鞭的长度,一般以人体直立, 握把齐肩、鞭头自然下垂触地 为宜。握法有“阳把”和“阴 把”两种。握把手心朝上,鞭 身在拳眼部位下垂的为“阳 把”,反之为“阴把”。九节鞭 软硬兼施,可长可短,携带方 便,或收握手中,或围于腰际, 被列为索击暗器的一种。俗有: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这里的鞭指的是九节鞭、七节 鞭一类的软钢鞭。软钢鞭是极



,其他两环挂于中环两侧作为装 '鞭彩”的彩绸(图1 -1)。九



,其他两环挂于中环两侧作为装 '鞭彩”的彩绸(图1 -1)。九



图1-1九节鞭



图1-1九节鞭



难练的兵器之一,它的技击法讲究劈、套、横、提、拦、点六 字,由于软钢鞭用起来有圆无直,因此演练必须舞动如飞轮,象 一堵墙一样,密不透风。拳指打拳,出拳要象流星过空般迅即, 拳点似繁星闪烁般眩目。九节鞭的运动方式分为单鞭和双鞭,以 及与其他器械配合的“刀里加鞭”。对练套路有“鞭对棍”、“九 节鞭进枪”等。



第一节九节鞭的产生及发展



有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鞭的出现。在《周 礼?地官司市》中有这样的描述:凡市人则胥吏执鞭度守们。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及吴兵入城,伍子胥求昭王,乃掘 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日,然后已。另据考古发现,在河北



—2 —



磁县大冢营村东魏茹茹公主墓中出土了持鞭俑。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兵器史稿》中写到:冯氏兄弟所著 《金石索》,图有后梁招讨使王彦章之铁鞭或铁铜一具,长汉尺 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 木而未束以铜,柄端如锤,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字色 绿,似融铜铸就者。宋丁度、曾公亮《武经总要》:“铁鞭多节, 系袭晋代遗制。连珠三节鞭亦系胡人器形。铁鞭唐代已广用 之。”



宋代的鞭主要是沿袭了晋代及西方少数民族的遗制而发展起 来的,并且铁鞭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宋史》载有:“呼 延赞,并州太原人,雍熙四年,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尝献阵图兵 要及树营碧之策,求领边任。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革延 驰射,挥铁鞭,枣槊,旋绕庭中数回……“王圭,开封人士, 少拳勇,善骑射,使用铁杵,铁鞭……,圭,左手以杵碎其脑, 继又一将复以枪进圭,挟其枪,以鞭杀之。”



明代是鞭最兴盛时期,鞭的样式很多,各有特点,有丈八 鞭、连珠铁鞭、十八节钢鞭、三十六节龙梢鞭等。明代出现的两 节铁鞭,其形略如宋代铁链夹棒,但宋器铁链颇长而短棒作方 体;明器则中链甚短,而上下棒均系细圆体,所以其名叫鞭。其 他鞭,明代甚多,何良臣《阵纪》说:“把尾鞭、丈八鞭、连珠 铁鞭、豹尾鞭、铁鞭,各有专门,但身法、手法、步法,皆由拳 棍上来。”此可知,明军中多有用鞭者,而且重视以拳棍技术为 基础,来提高鞭的实战能力。





浏览1,9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