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是太极拳传播发展的鼎盛时期,赵堡太极拳第八代 传人“神手”张彦传陈清萍为第九代传人。太极拳名师陈清萍传 徒众多,唯和兆元为最著。
清道光年间,和兆元保其姐丈、礼部尚书李棠阶进京,封例 授武信郎。在京时和吸取武林、太极诸家之长,修改了架式中的 手法、步法与身法,将阴阳、八卦、五行、《周易》之理与搏击 之技糅为一体,技击性大增,形成了明显区别于原架式的太极 拳。和兆元离京归乡后,去看望老师陈清萍,其师让他走一套拳 架,观后惊叹不已,赞道:“你在京数载用功非浅,出我意料, 功夫有过于我而无不及,从此你可别树一帜,就称‘和式太极 拳’吧。”和兆元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常以艺无止境勉励自己, 尽管他艺成后,为尊师重道,不愿另立门派,但由于他的太极拳 自成一家,终于成为和式太极拳一代开派宗师。“神手”张彦传 艺还乡,和兆元特意拜见,张令其练趟拳,观后甚喜,赞道: “功夫已达炉火纯青,可谓登峰造极,吾镇太极苑中又开了一株 奇葩!”
和兆元传子敬芝、润芝,为和式第二代传人。和敬芝文武兼 备,清朝末曾辅佐两湖总督李健、张之洞,授封为文林郎。和润 芝博学多才,文武双全,传其子和庆喜、和庆台为第三代传人, 和庆台在上海滩享有“太极大师”盛誉。和庆喜为弘扬和式太极 拳,以授拳为己任,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为发掘和式 太极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授徒颇多,以其侄和学信及郝玉朝、 柴玉柱、郭云、郑伯英、郑悟清等为最著,均为第四代传人。郝 玉朝在原籍教徒,和学信在陕西宝鸡授拳,二郑(郑悟清、郑伯 英)在西安教拳,郭云后迁山西传艺,他们所到之处影响甚大, 至今不衰。柴玉柱教师为人正派,心地善良,忠诚朴实。他家境 贫寒,中年丧妻,与子柴金虎相依为命,每日操持家务,晚间练 架行功。他练拳十分认真刻苦,不辞劳苦,一丝不苟。又传柴茂 盛、侯尔良。和庆台晚年回故里,又将和式太极拳传其子和学俭 及侯尔良。和学俭现为第四代和式太极拳掌门。
第五章和式太极拿入门要领
浏览3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