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元前206-220年)的手搏写真可见于河南密县打虎亭村的汉墓之内。此墓位于东汉都城洛阳(今洛阳市东十五公里)东南约七十公里的嵩山余脉附近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了。从邻近都城的地理位置推测当地可能早就流行手搏竞技。
嵩山是中国的五岳名山中的中岳又近汉、魏都城洛阳因此北魏孝文帝也在嵩山五乳峰之麓(登封县城西北十三公里)敕建少林寺(公元495年)。嵩山主脉在登封县境的西北部余脉东及密县境内少林寺与打虎亭汉墓相距只有三十公里左右前后相隔大约三百五十年。或许今日国际闻名的少林拳
同当时汉朝流行的古典手搏有着颇为密切的渊源吧(图-4-)
图1-4-1
打虎亭汉墓是两座东汉(公元25?220年)晚期砖石结构的一号画像石墓和二号壁画墓。两墓东西并列墓内中厅顶高有六公尺多规模宏伟高大是目前已发掘的最大和最著名的汉墓之一。
这两座汉墓就是东汉太守张伯雅夫妇墓。他们的墓修得很讲究有会客室、卧室、宴会厅、厨房、车马间等。墓中通道及各室墙壁和顶部的雕刻绘画多是摹拟墓主人生前的田园生活。其中以宴饮百戏图最为精彩共有人物七十八个此外还有怪禽异兽图、迎宾图、收租图、庖厨图、手搏图(图-4-2)
图1-4-2
可能太守生前喜好手搏因而将当时的时尚题材彩绘在二号墓内中厅北壁券顶东侧以作为墓主消闲娱乐的内容之一。
在手搏图中见到两个精壮汉子正在赤膊对阵。二人均头扎一束冲天发辫腰围护腹并着短裤足登翘头鞋。右面汉子右臂前伸微上折手心向上五指展开左臂斜向下伸五指展开右腿前蹬左腿后弓。左面汉子两上臂斜向后伸手掌敞开左腿前蹬右腿后弓。双方虎须倒竖直瞪对手同时双手摆开架势而且双方前蹬的一足已相当接近正是引而未发欲斗之瞬间状态。
从手搏图中可窥见当时手搏的情景其中一人的左掌张开手指和掌心朝下而右掌则张一手指和掌心朝上并无握拳的形像。如果对比秦墓角艇图和下文的高句丽手搏图都是使用掌指进行格斗的情景或许可以认为使用掌指要早于使用拳头。联系到东汉刘熙释名中在解释搏字时说四指广搏以击之也。显然刘熙是比较侧重掌指搏击的角度来理解搏的透露出古典手搏用掌指必多。也许初期使用粗犷的掌指去击刺抓钩来仿效刀剑戟的作用要比用拳头打击出现得早而广。
如果今日已不清楚早期东方斗剑直刺的雏型或许可以从手搏图中去推测而图中人的侧身屈一臂单掌直指之姿势
却又与西方现代击剑十分相似。
使用掌指是东方格斗术的最大特色之一。只有使用掌指格斗方能达到擒摔击打自如和变幻无穷的境界真正可以达到东方格斗文化体系的注重普遍联系和注意整体观念。
浏览2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