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


三十七、意拳汇综|大成拳禅拳合一的中国武术





1994年,香港意拳学会编辑小组成员霍震寰、褐绍嫌、李敬 棠先生编辑出版了《意拳汇综》一书,其中的《大成拳论》附记 中写道:



《大成拳论》,河北深县王芳斋先生著。此外尚有《拳道中 枢》、《意拳正轨》以及《可拳一得》与《健身桩漫谈》(或作《养 生独漫谈》)等。《拳道中枢》与《大成拳论》名异而实同;《意拳 正机》早经先生否定;其余二者,则为先生所口述,学者笔录。然 系转相传抄,字多伪误。今以此本为主,舂校《拳道中枢》,是正 伪误,稍加修定;其于拳论,一字未易。



先生幼学于同县郭云深,郭为形意大师,先生将其神髓,创 为〔站桩〕,技绝一时。从遁者甚众。



形意拳,一名心意拳C由陕西传入河南,河南传入山西。清



康熙间,姬际风以贡举不第,自言于终南山得岳飞秘本,闭门三 年习之而成。此形意拳始于岳飞之说所由来,实含有民族意识,盖 有亍毛而言者也。昔所谓“内家拳”,原指在家人所习之少林拳; “外家拳”及指出家僧众而言,非今俗所谓“内家拳”与“外家 拳”别为一事。



又言:形意拳最初叫“践、钻、裹、老三拳L王梦斋先生认 为当时学形意拳的人,连形也不似,因此他把形字去掉,只叫 “意拳工一九四0年,改名“大成拳工 嗣后,连“大成”也不叫 了,把它叫“站桩此皆他人所未道,用并及之,以资博识。



文中亦认为姬际风为心意拳鼻祖,而岳飞创拳之说为附会,亦 未提达摩创拳,惟形意拳又名心意拳之说明为以前旧论。



而最后几句话尤为中肯,可见霍震寰诸先生的求实精神,令 人敬佩「‘王多斋先生认为当时学形意拳的人,连形也不似,因此 他把形字去掉,只叫“意拳工一九四0年,改名“大成拳”。嗣 后,连“大成”也不叫了,把它叫“站桩”J



关于为何连“大成”也不叫了,为客观起见,此引用《北京 晚报》1998年10月28日发表的文章:《大成拳——意拳》一文部 分内容,作者为记者马多思先生:



被武术界许多人士称为“实战拳法”的大成拳近来在北京悄 然热了起来。



大成拳又名“意拳”,是武术家王芳斋先生40年代创于北京 的一种拳法。该拳一诞生,就以其具有强烈的技击性宸动武林。另 外,大成拳还提倡“从养生中求技击,从技击中求养生”,具有很 好的健身功能。



就是这样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拳法,从50年代开始,在长达30 年的时间里受到排斥与压制,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又重新发展了 起来。就在中国诸多传统拳法为追求实战性、开始大量吸收外国 拳的训练方法之时,大成拳却“固执”地保留着与西方截然相反 的拳学理论和训练方法。



对于解放后大成拳曾被一些人咒骂为“黑拳”、"流泯拳”、 “特务拳”,并遭受长期压制的原因,大成拳师金启庄说,由于大 成拳具有很强的战性,引起各界关注,在解放前许多黑道人物,中 统、军统特务等,国民党高级将领等趋之若鸯。其实拳法本身没 有错,是好拳法,不能因为曾有什么样的人练过它而否定它的价 值,当时许多共产党员、劳动者也练大成拳嘛。



中意武馆副馆长李德林说,50年代曾有人指责某些大成拳选 手在武术比赛中的初现时说,都是阶级弟兄,怎么能当阶级敌人 来打呢?



王荽斋的徒弟、金石篆刻家王十川说,王荽斋曾说过:“技击 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 肯、愿、狠、谨、稳、准之六字诀要,且与对方抱有同死决心,若 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 自无不胜。”



但许多大成拳师在比武时只记住了上面这段话,却忘了王梦 斋在这段话的下面还有话,“此指势力敌而言,如技能稍逊,不妨 让出。若在同道相访,较试身手方面言之,则为较量,?较量为友 谊研讨性质,与决斗不同,须首重道义,尤须观察对方之能力何 似,倘相去远,则须完全让之,使其畏威怀德为切要。校量之先 须以礼让当先,言词应和蔼,举动要有礼度,万不可骄横狂躁有 伤和雅。”因此某些大成拳师在比武时不顾对方水平高低表现得过



狠,对对手也不够尊重,得罪的人一多,自然要受到排挤。



王梦斋弟子何镜平先生在1990年第3期《中华武术》上,回 答读者关于“大成拳、意拳同出一辙吗?”提问时写道:“现在流 行的意拳,是王芳斋之徒姚宗勋自己改变的。姚宗勋于1961年在 中山公园教功时,出于某种原因,不便再使用大成拳的名称,最 后决定只有取用王先生早年意拳的名称。以后姚宗勋将大成拳改 为意拳,王梦斋及其他徒弟仍使用大成拳的名称,没有变更。这 就是王梦斋创立的拳术仍使用两种名称的事实经过J



王多斋的另一位弟子、姚宗勋先生好友王十川先生以赞叹的 笔调写道:“意拳:曩日先师王茗斋翁曾将意拳改称大成拳,取集 天下大成之谓也。今则由先师兄姚宗勋大师仍复意拳原称,拳理 亦自神圆力方、形曲意直八字,上升发展为神游物外,力在自然、 形似有无、意含宇宙十六字之释J (以上文字为王十川先生送孙 立的书法作品,载于日文《意拳入门》一书,该书于1989年9月 1日发行,著者为姚先生弟子孙立,翻译整理为杨诚光,发行人为 池田郁雄)



由此可见,意拳与大成拳的关系并不复杂,王芳斋早年与师 兄李存义等同时倡导意拳,并以意拳正宗传人自居。一九四0年, 王梦斋又在意拳基础之上创立大成拳,以后一直没有废止大成拳 之名,不过解放后对外只传授养生功法,故只有站桩功之称。而 姚宗勋先生则于1961年又复意拳原称,然其基本内容亦与大成拳 相同。故现在意拳与大成拳之名并存,是不争的事实。不论如何 争执,仍属同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愿多■老之传人,精 诚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大成拳更好地造福 全人类。





浏览1,1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