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图说-译注卷首


三十二、古太极图说|陈式太极拳图说-译注卷首





道必至善,而万善皆从此出,则其出为不穷。物本天然,而万 物皆由此生,则其生为不测。包罗主宰者,天载也,泯然声臭之俱 无;纤巧悉备者,化工也,浑乎雕刻之不作。赤子未尝学虑言,知 能之良必归之;圣人绝无思为言,仁义之至必归之。盖凡有一毫人 力,安排布置,皆不可以语至道、语至物也,况谓之太极。则盘天 地,亘古今,瞬息微尘,悉统括于兹矣,何所庸其智力哉!是故天



//-



地之造化,其消、息、盈、虚本无方体,无穷尽,不可得而图也。 不可图者,从而图之,将以形容造化生生之机耳。若以人为矫强分 析于其间,则天地之自然者,反因之而晦矣。惟是图也,不知画于 何人,起于何代,因其传流之久,名为“古太极图”焉。



翻译:



“道”必定是至善无眼的,因此天地间所有的“善”才能都从 它产生,并且这种产生并不会间断,而是层出不穷的。天地间的事 物都是天然产生的,因此万物都从它生化出来,这样的产生才是神 秘不可推测的。而能包罗万象、作为世间所有事物的主宰者,只有 天才能称得上,天覆载万物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是无声无臭的。 并且,作为万物根源的道产生万物并没有刻意的为之,而是肯然而 然的,但是看起来又象有意雕刻了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学习 所谓的知识,但是,古代哲学家老子却认为婴儿大智若愚,天真无 邪,其智慧、能力都是超过别人的。圣人主张无思无虑、无为而 治,然而说到仁义之德,却都归于它。大概是只要有一丝一毫的人 为的安排布置都不可以称得上是至道,也称不上是至物,何况是称 呼它为“太极”呢?纵贯天地,横亘古今,使万物瞬息之间变为尘 土的,都包含在太极之中了,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其智力却是多么 的平庸啊!所以天地间的造化,其消、息、盈、虚的运行规律本来 没有方向,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穷尽,是不能够完全得到而描 述清楚的。对于不能够得到而加以描述清楚的事物却反过来用图形 来描述它,那是为了形容天地间万物自然运行、生生不息的规律的 缘故。如果用人为的因素故意去描述分析它的话,那么天地万物自 然之奥妙反而不明显了。只有这张图,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也不 知道是什么年代画的只是因为这张图流传的时间太长远了,所以起 名为“古太极图”。



尝读《易?系辞》首章,若与此图相发明。《说卦》“天地定位” 数章,即阐明此图者也。何也?总图即太极也,黑白即阴阳、两 仪、天地、卑高、贵贱、动静、刚柔之定位也。黑白多寡,即阴阳 之消长。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群分类聚,成象成形。寒暑往 来,乾男坤女,悉于此乎见也。以卦象观之,乾、坤定位上下, 坎、离并列东西,震、巽、艮、兑随阴阳之升降而布于四隅,八卦 不其毕具矣乎?然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吉凶大业,虽毕见于 图中,而其所以生生者,莫之见焉。其实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 端,即其生生之机也。太极不过阴阳之浑沦者耳。原非先有太极, 而后两仪生,既有两仪而后四象、八卦生也。又(又,底本作有, 据《易经来注图解》改。)岂两仪生而太极遁,四象生而两仪亡, 八卦生而四象隐。两仪、四象、八卦各为一物,而别有太极宰其 中,统其外哉!惟于此图潜神玩味,则造化之盈、虚、消、息,隐 然成(成,底本作呈,据《易经来注图解》改。)象,效法“皆可 意会,何必别立图以生之,又何必别立名象以分析之也。”(“皆可 意会,何必别立图以生之,又何必别立名象以分析之也”,底本漏, 据《易经来注图解》补。)此之谓至道,而不可离。此之谓至物, 而物格知至也。若云孔子以前无“太极图”,而“先天图”画于伏 羲,“后天图”改于文王,考之《易》皆无据。今尽阙之可矣。虽 然,乾坤之易简,久大之德业,即于此乎在。而虞廷执中②?,孔



L20&虞廷执中,虞指舜;执中,指执守中道原则。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 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妙的, 只有精诚专一,永远以中道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



// EUHMMO *强



门一贯〔观,此外无余蕴。但按图索骥〔询,则又非古人画象垂训 之意矣。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 乎德行。"②?





浏览5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