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之易,是为了发明、凸现先天之易的奥妙所作。知道了作为万 物本体的太极,也就是道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真理之后,那 么,即使是在自然规律之前而行的话,天也不会因为人比自然规律 超前而责怪、惩罚他。这样太极本质之真理便确立了。知道了作为 万物本体的太极,也就是道也有流行、运用,借万物而显现的道理 之后,那么,虽然在自然规律之后活动,也仍然能够与自然规律相 符合而不偏离,这样,太极的“用”、具体显现的一面也就展现了。 而一般研究《易经》的人往往仅通过图象而大肆谈论《易经》,使 之流于玄谈,对于伏羲、周敦颐为什么制作《太极图》的真实本义 却置之不顾,所以周敦颐曾经作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诗中说 道:“我独自坐在书房,远离了世上一切纷繁复杂的事情,窗外阳 光明媚,风和日丽,春天时小草刚刚发芽但已经展现出一片生机。 谁曾想啊,二十几年的往事,如今象过眼云烟,随风而去,但又好 像刚刚发生一样在眼前闪现这难道不正是孔子所讲的太极的真 实本意吗?哪里又有什么事物能够置身于举目间之外呢?(任何事 物都不外于太极之理)。所以说,可以默默体会《心易发微伏羲太 极图》所蕴涵的奥妙之处,如果能够明白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的话, 那么作为万物产生本源的太极的主要意旨也就可以很简明扼要的知 道了。
古太极图叙
天地间形上形下〔如),道器⑵D攸分,非道自道、器自器也。
(2?) “形上形下”,其中“形”指形体,即具体的事物;同时也是哲学范%之一, 是指作为本体的道向下落实生成万物的中介。“形上”,即一般所说的“形而上”,是指 超于形器之上,即指精神及其产物,如思想、学术、理论、方法、制度等。“形下”指 天地万物等物质形态。
[207] “道器”,其中“道”指理论、方法、原则等抽象的东西;“器”指具体的物 质性的东西。
器即道之显诸有,道即器之泯于无。虽欲二之,不可得也。是图 也,将以为沦于无邪?两仪、四象、八卦,与夫万象森罗者,已具 在矣。抑以为滞于有邪?凡仪象卦画,与夫群分类聚,森然不可纪 者,曾何形迹之可拘乎?是故天一也,无声无臭,何其隐也。成象 成形,何其显也。然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其于穆之精神无方,易 无体,不离乎象形之外。自一而万,自万而一,即此图是也。默识 此图,而太极生生之妙,完具胸中,则天地之化机,圣神之治教, 不事他求,而三才一贯,万物一体备是矣。可见执中〔延,执此也; 慎独〔㈣,慎此也;上古之心传〔刎,传此也。可以图像忽之哉! (来注(叫
翻译:
天地之中所谓的形上与形下、道与器的区分,并不是说道单单 是道、器单单是器,道与器截然分开。而是器就是道借以显现、体 现的载体,而道就是器的本质面目。虽然想刻意的把道与器二者分 开,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样是不是就说《太极图》主要 反映的就是天地万物归于“空无”的一面、没有其它别的意思在内 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图中,阴阳两仪,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四象,乾、坤、兑、艮、离、坎、震、巽等八卦以及天地间所有的
〔202)“执中”,执中,指执守不偏不倚的中道原则,即中庸原则。
(203)喉独”,哲学术语。“慎”即指小心谨慎;“独”指单独一人的时候,即独 处。“慎独”意思是说,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自己在单独一个相处的时候,都要注意 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培养,以社会规范、伦理规范严格要求自己J出自《中庸》,后来对 宋明时期的儒学人士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为他们培养个人道德品性的修养方法之一。
1204} “心传”,是指古人对天地自然之中真理的体悟,认为此理乃是心心相传的, 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原因,也是所有伦理规范、社会规律的抽象概括。本出自《尚书?大 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思是说,人心是危险的,道 心是微妙的,只有精诚专一,永远以中道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天人 合一。因此,历代圣人所遵守SE传的就是这种真理。
(205) “来注”,指明代来知德的《易经来注图解》。
万事万物,都已经全部包含在图中了。但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 说《太极图》又将陷于“有”的一面呢?事实同样也不是这样。从 仪象卦画等符号,和万物中诸多不同的物种和类别,可以看出, 《太极图》所反映的四象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物质现象。所以 说,作为万物产生本源的“天一”,也就是太极,是没有声音没有 气味的,这说明它是多么的隐秘啊!但是,同时又生成天地形象、 万物形象,它又是多么的明显可见啊!然而,春夏秋冬四时更迭运 行,万物生长,没有不是太极生生不息精神的体现;天地变化、万 物生老病死,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是又都超不出太极化育流行、创 造万物的功能之外。从太极这个大一,到天地中的万事万物,再从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到太极这个大一,其间的规律都可以从这张太极 图中反映出来。默默的体悟这张太极图中所蕴涵的道理,那么太极 化生万物的奥妙就可以了然于胸,很清楚明白了。从而天地变化的 机密、圣人教化众生的方法,便可以不向别人请教而自己全部明白 To于是作为宇宙间的天、地、人三才就可以连为一体,天人合 一,万物浑然一体,真是很完备和美的事情啊!可以看出,一般所 谓的“执中”,即执守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也就是执守这种道理; 所谓的“慎独”,也是对这种道理的遵从。所谓的上古圣人流传下 来的真理,所传的也就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怎么能够仅仅因为 图象而忽略其中所蕴涵的这种道理呢?
浏览3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