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入门


十四、(十一)静心慢练是活桩|陈式太极拳入门





陈式太极拳的有慢有快、快慢相间的运动特点,是相对 其他太极拳而言的。从“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内涵来 说,是与其他太极拳的"匀速缓慢"的内涵相一致的,都要 求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 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由此可见,太极拳的 快与慢不在形式而在内。从造拳者的初衷来讲,《拳名太极' 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含也,J丝不假强为,强 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气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是自 然而为,不是"应该"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与慢的标准,应该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 自然能快能慢,随心所欲,顺势而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 乱,其慢必滞,临阵交手,必为人制。因此,练陈式太极拳



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问,而应注重意、气、神、形的完 整统一,循太极自然之理,由慢而生灵,即拳经所云* "慢 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 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气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从起式开始,到 收式结束,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 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着兼备。每一势均要慢, 每一式亦要慢;开展时要慢,沉合时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 i"伸亦要慢。慢而能思上下是否相随,慢而能知内外是 否合一,慢而能求神气不断,慢而能得周身一家。尤须留心 转关处,转关之处最奥妙,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慢者 皆在心意,四肢百骸皆悦从,心意慢运,四体缓随。意在神 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气滞则形散,此是关键。



而又宜静不宜急,能静就能慢,不能静就不能慢。平心 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移,引动内气于体 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相合,使神形合一,顺其自 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 入物我两忘之境。只有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方现一片 太极原象。



慢练出真功,活桩有奇效。慢练就是活桩。功夫来自桩 功,任何拳术都注重桩功的练习,桩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通 向成功之途,因此都有一套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桩功练法。站 桩是定桩功,慢练是活桩功。太极拳有无极桩,也有太极桩° 太极桩就是活桩功,除了有一套活桩功的练法外,慢练也是 活桩功。太极十三势即八门五步功,根据太极易变之理,八 卦由五行而生。八门手法即八门劲须以五行五步为基础。所 以,慢练活桩功既使桩步稳固、沉重如山,而又虚实灵换,



五行自如,则八门手法更具威力。



慢练能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气以静养而有益。以平 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气和而物壮, 养生有所赖;气盈而劲足,拳术有威力。



慢练有助缠丝功的锻炼。意念由内而外地慢慢向周身各 部位集散,使外形动作渐渐与心气相合,则内气缓缓地向意 之所向目标缠绕流注,使气血周流全身,疏通经络,并使肌 腱、韧带产生弹簧般的柔韧劲,在慢慢地螺旋缠绕中,意气 神形似弹簧绕卷一般,久久练习即可达到一触即动的化出进 击的缠丝劲,快触则快转,慢触则慢转,急缓我皆应。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顺其自然是法则。





浏览3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