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十九、第六式搬拦肘|陈式太极拳技击法





总述:



除前五式系第一路拳前五式的重复拳式之外,此式是二路拳 的首式,技击内涵非常丰富。一个式子,两个动作,三种练法,四种 用法,五处可以发劲。《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上是四个动作,但左 右各两个动作相反相同,实际上只有两个动作。一个是双手顺势 撮,一个是双手顺势发。三种练法:即跳跃震脚发劲练法,蹉步发劲 练法,不动步发劲练法。四种用法:包括敌人出双手进攻,我用绞截 制劲发之;敌人出右拳击来,我顺势走右下摘法;敌人出右脚踢我, 我双手抓敌腿摔之;敌人后撤,我回击,用肩靠、用肘击、用拳击,用 左腿使绊摔,或用双手反拿发之,均可。其实,用法还不止四种。五 处可以发劲,包括肩靠、肘击、胯打、前臂下采、双手(拳)发抵捌、 拿及回击劲等等。有的太极拳家不知其肘劲内涵,只看到外形发拳 击劲,而擅自把式子名称改为“搬拦锤”。而忽视了此式肘劲的重要 性(读者注意:二路拳运用肘、膝的地方很多。因为肘、膝是太极拳 的重型武器)。还有创编新套路的人由于不明其技击含义,把此式 动作认为双拳都甩到右膝(或左膝)外侧,而不是一拳在中线,一拳 在膝外侧。这样,便给了敌人靠击自己的机会,违背技击原则。如 此一些错误动作,读者不可不仔细分辨之。



同时,读者在锻炼此式时,还要注意上述二路拳拳理拳法诸特 征的生动体现。如动作一和动作二连起来观察陈式太极拳欲左先 右、螺旋升沉、一蓄一发、往复折叠、轻沉兼备,以及发劲松活弹抖、 “挨到何处何处击”等等原则。



另外,第二路拳还突出体现了太极八法中采制肘靠四法的充 分运用。尤其用制劲(即分劲)较多。肘、膝撞击和肩胯靠击劲较多。 并且强调以螺旋式的接劲,改变来力的角度J顺逆参半,闪展腾挪, 化打结合,边随边击,



搬拦时一式,不仅充分体现了采例肘靠的运用,而其中又以发



肘劲为主。



现将三种练法(用法)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种用法:



动作一:



设敌人从我身左侧进右步,用右拳向我左胸左肋或头部击来。 我即乘势身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双手变拳由左前上顺缠略外开向 右下援里合以采、捌劲截击敌右臂,使敌击我之劲落空,身体前倾 失势。(图 306.307)









动作二:



紧接着我左臂屈肘,乘敌失势前倾欲撤之机,向敌胸、肋部横 击。如敌人失势身前倾斜度大,则我右拳可同时击敌面部。至于我 双手走圈大小,由敌人右拳来力之高低而定。敌人来手偏高,欲击 我上盘,我则双手抡圆走大圈;敌人来手偏低,我则走低势小圈。随 机势而应变。(图308,309)









第二种用法:



动作一:



设敌人从正面进右步用双手向我胸部击来,我身快速先左转 后右转并略下沉,双手变拳,左拳顺缠、右拳逆缠,用双绞截劲向右 下振,左拳在腹前横击敌右臂;右拳由右膝略前上里合横击敌左 臂。



动作二:



如果敌人失势欲后退,我则快速翻转以左拳横击敌右臂,右拳 很快由胸前横击敌左臂。使敌双手击我之直劲被我双拳同时向左, 再向右横捌劲截击而失势。 ,



第三种用法:



动作一:



设敌人由我身左侧进左步,提右脚向我左膝、胯、肋部踢或蹬 击,我即乘势身快速先略向右转并略上升再向左转下沉,双脚原地 跳起再落地,以避敌右腿向我踢、蹬之势。同时我左手由左眼左侧 前变拳先快速略逆缠略上扬,再顺缠略外开、下沉里合,以采例劲 向敌右膝下腓骨处击出,使敌下肢、腓骨被击失势身前倾。同时我 右手由右眼右侧前方变拳,向右下沉至右膝外下,以配合左拳动 作,以求动作协调和维持身体平衡,或双手抓住敌人踢来之腿向右 下采洌。



动作二:



接上动作。我乘敌人右腿被击失势、身前倾未变招之机,身体 迅速向左侧蹉步发劲。同时我双拳向敌胸前及面部击出,或配合我 左腿套住敌右腿之机用左膝里扣敌右膝弯,结合上击,用里扣外翻 之势,将敌从我左侧外摔出。



动作三、四:



动作及技击含义与动作一、二相反相同,体现左右并用。不论 左发右发,都要注意肩、胯、肘、前臂及拳劲兼施。以体现“挨我何处 何处发”之拳理。(图310?312)







以上动作均可作单式练习,练习运用螺旋式的折叠劲(来回 劲)、横捌劲,以破敌人之直劲。即你直我横,你横我直(走螺旋式的 直劲,非手臂发直)。以充分体现二路拳采捌肘靠近加膝,而且以例 劲为主的鲜明特征。





浏览6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