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无方,神鬼莫测”,是形容拳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运 动变化及技击表现难以看出,难以意测,玄奥渊博皆在其中。人不知我,我独 知人。
练拳到此阶段,功夫已经成熟,出神人化,奥妙无穷;举手投足,皆能阴阳平 衡,八面支撑;内气已达皮肤之外、毫毛之间,外力虽未接触皮肤,动触毫毛即有 感觉,随即化劲发出,威力无穷。陈鑫有诗赞云:“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沦,虚 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 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猛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 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殒。岂有别法门,只 要功夫纯;全凭着,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
稼氏太辛秦的臻功法则
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 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要求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 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 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矩,顺其自然,不能急 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此种练法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 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所以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 和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心、肝、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 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此为本源之一。本源之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 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 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 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 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 往往最爱了解每招每式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式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和内 涵,就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 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 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 于一招一式。内气充实了,全身犹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能 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吴孑囹解的瓜直说硼
(1)本书图解未写明方向的一般以预备式方向为准,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书中以身体“左转”、“右转”标明。熟练后不受方向限制。
(2)有些动作分解图较多,读者可先看文字,待看懂运行路线后,方可不间 断地连续进行。
(3)凡是背向读者的动作,请参照附加的正面或侧面图解。
(4)每个动作后边写的呼吸、内劲、用法等,在初学时最好先不要参照、模 仿、体会,可先按运行路线和动作要求练习套路。待有一定基础时,再逐步体会 结合。否则,在练习中将会出现有断续、有丢顶,致使浑身僵硬。请务必注意。
浏览33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