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最具文化和哲学色彩的拳种,太极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太极理论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太极拳之名得自太极理论,而且拳理也与太极理论无本质区别,如果借用 古代哲学的术语,完全可以把太极理论与太极拳视为“体”与“用”的关系。太极理论最早出 自《易经?系辞?上》:“是故《易》有大极(太极,大通太),是生两仪。”这里的太极即 指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理论中的阴、阳。《易经-系辞-上》又说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与阳、表与里 的两面。它们之间是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被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是物质世界的一般 规律,是众多事物的本源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日月、雷电、风 雨、四时、午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
《易经》一书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少有的同时被儒家和道家同时尊崇的经典,而据近人研究,
《易经?系辞?上》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因而太极理论的形成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对太极理论做出关键性发展的则是北宋的周敦颐。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被后世 广泛接受的太极理论
圣人为天地各其德,日月合■其明,W时各其序,鬼神看其吉凶。君子性之吉,小人悖之 凶。故曰:“立天之道,曰朋当押。立地之道,日柔与用。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 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甘之说。”大我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太极”本于“无 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 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周敦颐之后的程颐和程颍则 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 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朱熹也 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 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 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 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 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
由于朱熹的理学在南宋理宗之后 就备受官方推崇,并成为元明清 三代的官方儒家哲学,太极也被 后世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 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 神实体。
太极有多种表达图形,最简
单、最常见的太极图是以黑白两 太极图
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
CHEN'S TAICHI SMIPL1FY 361
阴阳鱼。它形象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万物生成变化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 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 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太极图是对事物运动和结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①太极图中的“屋饯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取部分,褰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彳错 构的。
②太极团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和,以我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 是相互被立、不宋湛蒲的。
③太极图的两个柚立块面各命一个对方的小点,即和块中中阴小点,阴块中彳和小点,表 明同一事物错构中的我立部分勺对方4不家混蒲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和中台阴,阴中 含和,互加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他对君立的,没中混淆界成。
④太极图是圆形图,一表示运动和牯构命规则;二表示运动以旋弱为基本形式;三表示送 动是流畅圆润的。
⑤太极团是对称圉,整个牯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秸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他立 的灰方都4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错构地位。
⑥内部他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走无摆动、无震动的旋弱运动。
⑦太极图的阴块和和块都甯大头和小尾的布状,表明事物运动是前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 极囹的正旋为反旋的旋躬方向。
⑧太极图阴块和和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和块右旋招中的强弱变化,大头的强,
小尾为弱,右大头处中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也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 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及的状态,这就是易理/生的根源。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武学等丰富的理论与经 验构造成了中华的文化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太极拳之所以能不 断发展且在今天成为中国武术在世界上传播最广的拳种,也有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的巨大贡献 和无数英杰的苦心灌溉。无论中外,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一个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 数百年中,太极拳的流传,始自河南,渐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并覆盖整个中国,而到了上一 世纪五十年代后,太极拳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Q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太极拳也衍生出 了诸多流派Q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 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一由道至武,内外兼修
浏览6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