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术集成


四、第四节事迹之疑释|八卦掌术集成





按董海川先师传记,其名董海号海川。内中始末半出缥缈之 词,殆系当时迷信神权,人民风气未脱封建之习,乃假神话以传 世,借以提高其技,故荒诞其词,使人无法捉摸,但姑言之耳。 安不知当时有隐君子出而传道,不欲留名于后世耶。后世之人, 且不必究其神秘之说,只求其技艺真传可也。惜乎!诸前辈,未 能尽人而教,秘而不传;即得其传者,亦难得以全盘传授。以致 甲与乙异,丙与丁殊,始而使人疑,继而不敢自信所学为真传, 实属憾事。



第五节授受源流



董先师南游北归后,投身肃邸(肃王府),每日夜静行动, 秘而不谈武术,后为肃邸值班全凯亭所发现,乃央求传授,始渐 为内外人所知,由此求教者日众。于是广泰石之李云贵、保定之 阮珍古、在北京之尹福、程廷华、史纪栋、梁振蒲、刘凤春、宋 永祥诸人,相继列入门墙。董先师曾公出西北办事,各弟子仍有 随侍左右者。



董先师年老离职后,先在北新桥南船板胡同梁乐家设帐,后 迁至朝阳门大街马世卿之木厂住3年,移至东便门煤马马维祺 处,再轮至东四牌楼史纪栋家,不数年先师逝世。



先是尹福、程廷华、刘德宽、梁振蒲诸前辈已继承衣钵,传 艺于北京,皆取得盛名。此外,宫保田传艺于山东,李文彪传艺 东三省,居熙亭传艺于安徽、尹玉章传艺于广东,郭不佞古民在 济南及北京授艺。其余杰出人才甚多,笔难尽述,皆不外诸大弟 子之门徒也。



第六节 董海川先师之教法



董先师之教人,不以拳脚演示,纯以口授,非至近弟子万难 学拟,因此各门人之记载,或有不同。古云:学一趟不如学一 手,学一手不如学一句。学武功之一趟,不过样式而已,学一手 可以忆想,自有一手之用,学一句可明其义理也,这为一般教 法;而其特别之教授,则在于因人施教,非泥于一技而教之。盖 知其人秉性,手眼身段,气力体质,方授以相当之技艺。故董门 高弟各有所长,凡授以相当之艺,无不易成标奇。



尤有奇者,凡拳械对击之成套者无论矣,而散手之层出不 穷,有如汪洋大海,滔滔长流。董先师以博学多能,教人以各式 散手,并令学者任意技击,随意招架,随意还击,即所谓见招打 招,见式打式。故一经其指点,有如庖丁解牛,游刃其中,诚技 而近乎道也。



第七节掌法概要



八卦掌以转掌为体,以器械为用,学而参之。欲单则单,欲 双则双,综兵法、兵器、拳法,冶于一炉,得其奥妙,艺业可 成。掌则一长一短,前长后短,长短自如。弯步以行,直掌以 穿,彼直我弯,彼屈我直,人动我静,人劳我逸,自然得势。人 则拳足交加,动而必劳,我则前塌后掩,逸而以静,自无不胜。 至其运转不息,乃乾坤之道。变易八手即按八卦做四正方步,四 斜角手。每手变八手,八八六十四手,生生不息,递演三百八十 四手(爻),故曰八卦掌,亦称八卦转掌。学而习之,功造其极, 可以独善其身,可以无敌矣。



第八节八卦掌行动之顺序



董先师尝言:转掌乃学八卦掌入门之基础,故锻炼时必固其 根本。任何人皆以直步以为进退,而我则弯步以为出入;人则握 拳以为攻守,我则直掌以为进退;此中道理,研究拳术技击者, 不可不知。



大凡对敌之事,虽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者为四正及 上下;四方为四正方和四斜角。以一人而盼顾十方,稍一疏神难 以周密,即或周到,但人之拳械出吾不意,不定来自何方,若凭 直步以周旋,必有顾此失彼,奔走不遑之弊。



八卦掌之步法,为制人之上策;八卦掌之腰式为自己之便 宜;八卦掌之手,为己之动静,其根在腿,而动于腰,变形于手 指。



以易象中八卦之理而解释之,其义有三:易之字形上为日, 下为月,实具阴阳之道,乃乾坤之大别,离与坎之大异,其余可 以类推。



八卦掌在走转中,前步做后步,前手做后手,后步可以做前 步,后手可以穿为前手,此又为变易之理。



八卦掌在走转中,左旋右转,右转左旋,前掩为后,后穿为 前,旋转千遭,穿掩万变,而终归一致,理有左右,而体则同, 又有不可更易之理存之。



总之变易之道:八卦掌有八掌,每掌可变八手,合之为六十 四手。拆手每一手复变六手,演变为三百八十四手,合于周易中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为变易之道。



推究其中,动静方向,复元之道,各有真理,各有实用,于 下章说明之。





浏览3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