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柔道与上海


二十、新生期(新中国成立后)|百年柔道与上海





1952年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后称“国家体 委”),不久,各大行政区与省、市、自治区及地方也相继成立了“体育 运动委员会”及体育机构。上海的柔道运动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逐 步巩固、推广、发展和普及起来,其轨迹如下:



1. 民间组织



(1) 精武体育总会(柔道班后迁至南京东路大陆商场三楼精武 体育分会):柔道训练班开办于1946年,一直到1956年大楼划归商 业局才停止招生。



(2) 上海柔道馆:由日侨麻生泰范在吴淞路东兴里及公平路树 德里两处设馆,自1950年4月注册招生后麻生泰范还在“法国体育 总会”(今南昌路)设了点,并兼任“精武体育分会”柔道教练之职,至 其1954年回国,上海柔道馆停办。



(3)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自1949年始青年会共设三个柔道场 馆,总会(八仙桥)、第一分会(今浦光中学)、第二分会(今四川路,香 港路口)。第一分会及第二分会在50年代中期移作他用故停办,总 会的柔道训练班至“文革”前停止招生。



2. 高等学府



(1) 上海体育学院(简称:上海体院):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 整,11月份在上海建立了“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院)。 柔道运动在学院内作为一门介绍课传授。1959年至今,学习摔跤专 业的本科生在四年学程中,规定必须有一个学期(72学时)学习柔道 课程。



(2) 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交通大学医学院):上世纪50年代中 期,由沈大章(今移居美国)组织同窗好友练习柔道,至沈大章毕



业止。



上述民间组织及高校的柔道训练班,除以组织对抗赛、表演赛来 扩大影响外,还经常组队到学校、工厂、部队中进行介绍性的表演,这 对上海开展柔道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促进与推广作用,并为今后 全面开展柔道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旅日侨胞



叶日堕、卓宗和、陈国雄三位是在日本长大的旅日华侨,他们在 日本读书时均已获取柔道二、三段位资格,自上世纪50年代前后回 国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精武体育会”及“基督教青年会”的柔 道训练。叶日陞还曾在“上海柔道馆”兼任助理教练之职。他们将正 宗的日本柔道技巧带入上海,使上海柔道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上 海柔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奥运布局



柔道运动自1964年首次被列入“第十八届奥运会”竞赛项目之 后,引起了世界各国体育界人士的关注。为争夺奥运会柔道项目的 八块金牌(当时女子柔道项目还未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之中),纷纷 组队训练,推动了各国柔道运动的发展。



1979年,国家体委考虑到奥运项目的布局,于同年4月5日至6 月10日期间,聘请了日本柔道专家到北京举办柔道讲习班。



上海市体委派陈衡林赴北京参加了第一期教练员讲习班学习。 1980年初,学成而归的陈衡林在市体育宫内向全市公开招生,开办 柔道训练班,经筛选后,在同年三月成立了“上海市柔道集训队”,队 员主要以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为主。



为参加1980年9月17日在秦皇岛举行的我国第一届男子柔道 锦标赛,上海体委从众多的集训队员中挑选出了一些品行端正、技术 水平较全面的年轻队员:蔡燕爽、史生良、陈尚琢、郑昌良、厉文俊、 周旦霖。体院则有:程之祝、顾国飞、王菊根、管继君等人组队参加







照片人员自左起:



第一排:曹财宝、虞伟民、陈其明、叶礼福、戴志林、潘长贵;第二排:薛兴隆、刘大海(教练 员)、陈衡林(教练员)、沈吕默(体育宫主任兼领队)、冯永昌(教练员)、不详、李兴达;第三排: 史生良、朱茂功、厉文俊、不祥、朱宗礼、周民贵、傅德前、郑昌良。



比赛。之后市体委又组建了一支柔道队,由训练一处直接管理,训练 场地设在市体育宫内,由陈衡林任主教练之职。



1982年4月,上海市体委又选派了王连发、聂宜新、蔡燕爽三人赴伊 拉克任援外柔道教练两年,1984年续派任光新再赴伊拉克任教一年。



1983年初,为迎接“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市体委将柔 道一线队伍从市体育宫搬迁至江湾体育场训练。



1984年,上海市体委对各运动队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将男 子柔道队划归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管理。同年6月调援外回国 的聂宜新任上海男子柔道队主教练员之职。1986年2月,将训练 场地从江湾体育场搬至老沪闵路750号梅陇训练基地。



1984年,市体委在执行项目布局中发现原来的三级连网训练制 度渠道较单一,缺乏竞争力,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于是提出了: “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相互竞争”的训练改革方案。从而 在1987年2月,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二少体)成立, 开设青少年柔道班,由陈衡林任主教练。至1990年,该校有了男子 柔道一、二线,编制自行衔接,与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柔道一线 队伍,形成了竞争局面。



1989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层面,提高上海市的柔道水平, 市体委成立了“上海市柔道协会”,会址设在曹杨路400号,普陀体育 馆内。



为备战“第七届全国运动会M991年4月市体委决定,将上海 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男子柔道队与二少体男子柔道一线队员合并组 队,训练场地搬至莘庄,莘东路589号二少体新建的柔道馆内。



上海的女子柔道运动开展始于1982年,由曹志洪在杨浦区工人 体育场率先开班。而后,虹口区、普陀区、长宁区、黄浦区等也相继开 办女子柔道训练班。当时均由杨浦区组队参加全国女子柔道比赛, 曹志洪任女队教练员。



1985年9月,市体委决定成立上海女子柔道队》由杨浦区与上 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市少体校)分别组队。1987年,“第六 届全国运动会”后,市体委再次决定将女子柔道队划归市少体校管 理,杨浦区女子柔道一线队员并入市少体校,由冯永昌、周开华、任光 新组成教练组任教。



男、女柔道队建立后,为进一步提高上海柔道运动整体技术水 平,队内决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训练。



1986年1月,上海派出梁秀红、胡培玲两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赴 日本大阪此花学院深造。1988年8月,又派谢奕、陈勇、金学杰、郭 伟民、周溺、夏钧等六名男子队员,赴日本关西地区学习柔道技艺,并 邀请日本柔道高手山下泰裕来沪讲课,邀请西德、日本柔道队来沪交 流比赛,同时派上海男、女柔道队赴日本横浜、大阪进行访问比赛,并 用到外省市与强队联手训练等等形式来磨砺队伍。



1994年,市体委为备战“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加强了教练员班 子,同年2月,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国招贤,先后引进了内蒙古、安徽等







1986年日本柔道高手山下泰裕(手持鲜花者)来沪讲课






1987年8月,上海男、女柔道队访问日本横浜、大阪,与日本队合影



地的男、





浏览1,6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