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柔道与上海


十九、四柔道运动在上海|百年柔道与上海





柔道运动在上海正式全面开展的时间为1979年末,但在此之前 上海市民对该运动项目早就有所了解。据史料查核,日本柔道运动 从十九世纪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上海,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辗转相传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不同,在发展中大致可划分为三个 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新生期。



(―)萌芽期(清击民初)



日本在1867年通过明治维新运动后国力日益增强,于是1896 年清政府首次官派十三名中国留学生东渡扶桑学习,后留日学生逐 年递增,至1905年在日本的中国学生据估计约有一万二、三千人 之多。



由于上海是一个沿海城市,与日本地理相近,又是《条约》中对外 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所以东渡日本的留学生与学者也人数众 多,他们学成归国后,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学理念,同时也将日本的 柔道运动(早期称“柔术”)介绍到了上海。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进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社会。据谯枢铭编写的《早期进入上海租界的日本人》一文 (《史林》总第十二期)证实,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移居 上海的日本人渐次增多,终于成为上海人数最多的外侨。”当时这 些日本侨民在旅居上海的同时,也在柔道运动的传播上产生过一 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早期的柔道运动逐渐被上海市



民了解和熟悉。



(二)发展期(抗战胜制前后)



日本侵略者利用体育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各 占领区内陆续建立起一些伪体育机构及各种体育团体,柔道运动再 次在我国扩大了影响。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后,从各个领域向 “孤岛”渗透奴化政策,将“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改为大日本“武德会” 在上海的分会场,由日本人纳加鲁(译音)主持,并以开展柔道运动为 主。在上海沪西地区,还另设了一个静安分会场,也由日本人道上伯 (译音,也叫弥治加米)主持。两个分会场内的墙上挂有许多日本柔 道教习姓名的木牌,除教授日本侨民柔道技艺外,也吸收中国人学习 柔道,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升段(技术等级)仪式。另外,日本柔道家 也乘机纷纷来沪比武、表演,炫示“大和民族”不可战胜的傲气,可是 这样的比武却屡遭具有民族气节的我国武林高手的有力打击,这些 事迹在史册记载上不胜枚举,影响颇大。



抗战胜利后,柔道运动在上海已作为一项强身袪病的体育运动 发展起来。1946年,“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经过整顿后又恢复了原来 的面目,除开设传统体育项目外,还增设了柔道课目训练班,第一任 教练由周士彬(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体院教授)担任。刚开始他们在 四川路横浜桥琬总会招生授课,后来迁至南京东路大陆商场三楼精 武体育分会(今353广场),每日开设上、下午两班,每班20名学员, 总是额满,上午班以店员为主,下午班则中学生较多,其中多名学员 如:周泰炜、王炳林、管福祥、张才明等人,后来在柔道运动的技艺与 理论上均有较高的造诣。



这期间,柔道运动从原来日本侨民之间的传授与练习,逐渐发展 到有中国人参与,继而由中国人主持、开办柔道训练班、广招中国学 员,为上海柔道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浏览4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